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全蠍養殖技術與飼養管理

全蠍養殖技術與飼養管理

  【概述全蠍為熄風鎮驚、攻毒散結、通絡止通之品,始載於宋·;《蜀本草》。明·;《本草綱目》載:“蠍形如水黾,八足而長尾,有節色青,今捕者多以鹽泥食之”,又曰:“其毒在尾,今入藥有全用者,謂之全蠍。”對其形態藥用部位述之頗詳,與今用藥基本吻合。為鉗蠍科動物東亞鉗蠍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體。主產山東、河北、河南等省,此外,陝西、江蘇、湖北、安徽、山西亦有分布。野生與飼養均有。

  【生活習性】蠍多棲息溫暖地區、有石礫的山坡洞穴和牆縫處。多見於片狀岸石及雜有泥土、濕度適宜、植被較稀疏、有草木和灌木的山坡地。蠍窩在地下垂直深度30~50厘米。

  【養殖技術】有隔離飼養、溫度飼養、家繁山養3種方法。

  1、選場建場:

  (1)隔離飼養場:宜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在選好的場地上挖深50厘米的坑,填上石塊和泥土(比例3:1)做成蠍窩,窩頂適當蓋一層泥土,並修一些與下面相通的蜂窩式孔洞,以便蠍子進出。然後噴水,使上下層泥土黏合,並形成土壤毛細管。窩修好後用磚徹圍牆,牆高20厘米左右,牆上沿嵌鑲玻璃,防止蠍逃竄。

  (2)建常年可保持35℃ ~38的溫室,內建養蠍池。 

  (3)家繁小養場:宜選擇山地起伏連綿,巖石成層,縫隙交錯較多處。在放養場內選擇背風向陽無污染處建飼養池,池長6米、寬3米,深30厘米,放碎石片、石塊及泥土並使有縫隙,地表用薄石塊壘三條長5米、高0.5米的石堰,池內設黑光燈。四周用20cm高的玻璃封閉。用於孕蠍產仔。

  2、飼養方法:

  (1)種蠍選擇:種蠍應就近捕捉,選擇體大,前腹部肥大飽滿的母蠍。蠍交配一次可連續繁殖幾年,所以,不必投放公蠍。采種最適季節為5月至6月下旬。因此時蠍出蟄後經一段覓食,體力已恢復,臨產期短。

  (2)飼養方式:

  ①隔離飼養:自然界蠍為散居型,在較大的范圍內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蠍的密度大,常相互干擾,甚至殘食,隔離飼法,將蠍子的較大群體分散到各小隔離區,投放30只孕蠍或300只左右仔蠍較為合適。單個蠍隔離成活率高,但成本高,不適於大量生產。

  ②溫室飼養:自然界蠍以溫度較高的7、8、9月為主要生長期。冬季只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投放足夠的食物,蠍仍能正常生長發育。飼養溫室的熱源可用工廠余熱,也可單獨加溫,或輔以太陽能。溫度保持35℃~38℃,相對濕度70%~80%,仔蠍300天左右可長成成蠍,進行繁殖,也可加工入藥。

  ③家繁山養:藥用蠍的捕收在春季孕仔時進行,這時蠍的繁衍極為不利。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收購季節,選體格健壯的孕蠍飼養一段時間,產仔後加工入藥,仔蠍放到野外適宜區自然生長。此法能充分利用野生資源,具有設備簡單,人工養殖時間短,費用低等特點。方法是:5月上旬,在收購的活蠍中,選體大,健壯,無傷殘的孕蠍,每池投放800~1000只,並投放適量的食料,使其產仔,仔蠍蛻皮脫離母體後分離出來,放入野外放養區,放養按10米左右距離,平行撒人選好的放養區內,每667平方米投放400~800只,投放的仔蠍與自然繁殖的仔蠍一樣,也需3年長大。山東青州小規模試驗表明,放養區內蠍的密度可增加48%,收購量最高可提高50%,母蠍回收率達80%。

  【飼養管理

  1、飼養與喂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選用的食物,必須是蠍喜吃,又能保障其生長發育,來源穩定可靠,成本低,易於蠍捕食,不污染環境。許多倉庫害蟲及鼠婦蟲、土鱉蟲等,營養價值與蠍的野生食物相似,可作為人工飼養蠍主要飼料,目前,黃粉蟲、洋蟲、土鱉蟲等都已飼養成功,從而為人工養蠍提供了較豐富的飼養來源。

  在自然條件下,蠍的食物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人工飼養的飼料種類也應多種多樣。據試驗觀察,單用鼠婦蟲飼養仔蠍幾乎不生長,體重基本不增加,多數不能蛻皮;用洋蟲與鼠婦蟲交替飼養,可明顯增進發育,大部分可以蛻皮;用多種蟲混合飼養,蠍生長發育良好。一般仔蠍第1次蛻皮後,每次吃8~10毫克的小蟲,相隔大約10天再進食1次,共約3次。成年母蠍1次可吃掉100毫克的小蟲,一般20天1次。產後母蠍,每天1次可吃100毫克,連續進食2天。此時腹已飽滿,10天後,又吃約100毫克小蟲,至冬眠共約600毫克。人工飼養時要適時適量投放飼料,以不殘留或少殘留為度,避免環境污染和浪費。

  2、齡期管理:2齡蠍脫離母體後,第5天至第2次蛻皮前後,為食欲旺盛期。要保證有足夠的食物,做到喂飽、吃肥,以便蛻皮和順利越冬。第2、第3年的5月、6月、8月蛻皮前後,均要喂足飼料,加強管理。當進入成年蠍,開始繁殖時,應及時加蓋塑料薄膜,搭設塑料棚,也可采用其他方法,保持蠍窩的適宜溫度,同時供給充足的食物,延長蠍有效生長期。

  3、病蟲害防治:

  (1)病害:蠍吃了帶病菌的食物,易感染細菌性病害,死後屍體變質發臭。環境過於潮濕,易感染真菌病,死後身體僵化,並長出菌絲體。蠍長期處於過度潮濕的環境,則造成組織積水,前腹部膨大,停止發育,嚴重時死亡。蠍長期處於干燥的環境,土壤水分低於3%,肛門堵塞,停止進食,繼而死亡。人工養蠍因管理不當,還會出現熱死、凍死、餓死及機械損傷等情況。養蠍應以預防為主,一旦患病治療較難。

  (2)天敵:主要是螞蟻、食蟲鳥、兩棲類爬行類、嚙齒類等動物。可以通過封閉和隔離來防御。

  【收獲與加工】4~5月間野生蠍出蜇剛爬到地表時捕捉。此時,氣溫上升到20℃以上,地表濕潤而溫暖,蠍活動力弱,分布相對集中,腹中污物少,加工質量好,是捕捉的最好時期。一般選擇晴天,用竹夾或竹筷捕捉,放入瓶、桶等容器內。捕捉的動作要輕,盡量不損傷蠍體,也不要放在塑料袋內,以免造成死傷。

  加工方法:取活蠍、食鹽、溫水(20℃~25℃),按10:15:40配比,首先將食鹽用水溶化,加入活蠍,浸泡6~12小時,使其吐盡污物,撈入竹篩,浸過蠍的食鹽水,棄除泥沙,置鍋內煮沸去泡沫,再放入浸過全蠍,用竹篦壓緊,鹽水沒過全蠍,用武方(大火)煮,隨時補充水,約3小時,改用文火(小火),不再添水,經常翻動,避免底部燒焦,同時逐漸減小火力,待全蠍脊背抽溝,全身僵挺,色澤發亮,鍋內水基本耗光時取出,置通風干燥處晾干即可。

  【藥材形狀】本品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後腹部尾狀,皺縮彎曲,完整者體長約6cm。頭胸部呈綠褐色,前面有1對短小的螯肢及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如蟹螯,北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對,均為7節,末端各具2爪鉤;前腹部由7節組成,第7節色深,背甲上有5條隆脊線。背面綠褐色,後腹部棕黃色,6節,節上均有縱溝,末節有銳狀毒刺,毒刺下方無距。氣微腥,味鹹。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