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薤白的鑒別方法

薤白的鑒別方法

 ;

  【鑒定中藥材名薤白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鱗莖。

  【藥材歷史考證】薤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雲:“薤乃是韭類,葉不似蔥……薤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及風,苦而無味。”《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形似韭而無實。山薤一名。莖葉相似,體性亦同,葉皆冬枯,春秋分莳。”《本草圖經》曰:“薤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似韭而葉闊,多白無實。人家種者有赤、白二種:赤者療瘡生肌,白者冷補,皆春分莳之,至冬而葉枯。”《本草綱目》曰:“薤,八月栽根,正月分莳,宜肥壤。數枝一本,則茂而根大。葉狀似韭。韭葉中實而扁,有劍脊。薤葉中空,似細蔥葉而有稜,氣亦如蔥。二月開細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數顆,相依而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古代藥用薤白至少有兩種,生魯山(今河南境內),葉似韭而闊多白者,與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相符。李時珍所述“葉中空,似細蔥葉”者與蕌頭Allium chinense G.Don.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鱗莖直徑7~20mm,基部常具小鱗莖。葉互生,3~5枚,半圓柱狀,或因背部縱稜發達而為三稜狀半圓柱形,中空,上面具溝槽,比花葶短。花葶圓柱狀,高30~70cm,1/4~1/3被葉鞘;總苞2裂,比花序短;傘形花序半球狀至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或間具珠芽或有時全為珠芽,珠芽暗紫色;花淡紫色或淡紅色;花被片矩圓狀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5.5mm,寬1.2~2mm,內輪常較狹;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子房近球狀,上位,3室,花柱伸出花被外。蒴果倒卵形。花果期5~7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高0.5~1.5cm,直徑0.5~1.8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皺縮,半透明,有類白色孔質鱗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質硬,角質樣。有蒜臭,味微辣。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特征:①鱗葉表皮細胞類長方形,長60~260μm,寬20~60μm,少數呈多角形,無細胞間隙。②偶見氣孔散在,圓形,直徑10~16μm,副衛細胞5~6個。③較老的鱗葉表皮細胞中可見草酸鈣方晶,長5~10μm,多單個存在;少數具2~4個方晶。④導管主要為螺紋導管,直徑6~16μm。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4g,加正己烷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薤白對照藥材4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一醋酸乙酯(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用碘蒸氣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斑點。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除新疆、青海外。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淨,除去須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燙透,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

  【性能功用】辛、苦,溫。歸肺經胃經大腸經。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於胸痺疼痛,痰飲咳喘,洩痢後重。內服:5~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