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瓦楞子的鑒別方法

瓦楞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瓦楞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蚶科動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魁蚶Arca inflata Reeve或泥蚶Arca granosaL.的干燥貝殼。楞,由壟字演化而來。此貝殼外面有30多條瓦壟樣隆起的肋紋,壟與楞字,均有條狀突起之義,字音相近,故名瓦楞子,又名瓦壟子。

  【藥材歷史考證】魁蚶,原名魁蛤,一名魁陸。其始載本草《名醫別錄》在魁蛤條下雲:“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取無時。”《本草拾遺》“蚶”條下曰:“出海中,殼如瓦屋。”《本草綱目》將魁蛤與蚶合為一條,並引郭璞《爾雅》注雲:“魁陸即今之蚶也,狀如小蛤而圓厚。”《本草綱目》又引《臨海異物志》雲:“蚶之大者徑四寸,背上溝文似瓦屋之壟,肉味極佳。今浙東以近海田種之,謂之蚶田。”瓦楞子一名的始載本草《本草備要》曰:“瓦楞子,即蚶殼。”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其主流品種與本品原動物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

  1.毛蚶:貝殼中等大,質堅厚,膨脹,呈長卵形,長40~50mm,高30~40mm。兩殼不等,右殼比左殼稍小。背部兩端略有稜角;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殼頂突出,向內卷曲,位置偏前方。兩殼頂間的距離中等。韌帶黑褐色,披針形。殼背面斜下,使殼的後端呈錐形,每殼具放射肋紋30~34條,以31條者較多;頂端肋細,向後端漸粗大;右殼除前端數條有結節突起外,均較平滑,而左殼除後端10余條較平滑外,均由整齊的長方形小結節突起連接而成。肋紋和肋間溝寬度相等。殼表被有棕褐色毛茸狀外皮,易磨損,脫落處呈白色。殼內面白色或灰黃色,邊緣具有與殼背面放射肋相應的齒和溝。閉殼肌痕明顯,前閉殼肌痕卵形,較小,下端尖;後閉殼肌痕呈雞心形。鉸合齒50枚左右,兩側粗而稀疏,向中央則較小而細密。

  2.魁蚶與毛蚶主要區別特征:殼表面放射肋42~48條,平滑而無明顯的結節狀突起。

  3.泥蚶與以上二種主要區別特征:貝殼卵圓形,兩殼相等;殼表面放射肋18~21條,有明顯的顆粒結節。

  【藥材性狀鑒定

  1.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長4~5cm,高3~4cm。殼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脫落;殼頂突出,向內卷曲;自殼頂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條。殼內面平滑,白色,殼緣有與殼外面直楞相對應的凹陷,鉸合部具小齒1列。質堅。氣微,味淡。

  2.泥蚶:長2. 5~4cm,高2~3cm。殼外面無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條,肋上有顆粒狀突起。

  3.魁蚶:長7~9cm,高6~8cm。殼外面放射肋42~48條。

  【藥材顯微鑒定】磨片可見層紋寬5~10μm,兩紋相隔10~30μm,交錯紋粗5~50μm,分又交互排列。

  【生境分布】生活於淺海泥沙底灘中,尤其喜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沿海各地。

  【采集加工】秋、冬至次春捕撈,洗淨,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飲片炮制

  1.瓦楞子:洗淨,干燥,碾碎。

  2.煅瓦楞子:取淨瓦楞子,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性能功用】鹹,平。歸肺經胃經肝經。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用於頑痰積結,黏稠難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塊,胃痛泛酸。內服:9~15g,水煎服。本品宜先煎。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