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金櫻子的鑒別方法

金櫻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金櫻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實。櫻,由罂字演化而來。罂為古代一種大腹小口的瓶子。因本植物的果實成熟時赤黃如金,形似罂狀,故名。

  【藥材歷史考證】金櫻子的始載本草為《雷公炮炙論》。《蜀本草》雲:“金櫻子,味酸、澀,平、溫,無毒。療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雲是今之刺梨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黃,有刺,花白。在處有之。”《本草圖經》曰:“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劍南、嶺外者為勝。叢生郊野中,大類薔微,有刺。四月開白花。夏、秋結實,亦有刺,黃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並附有“舒州金櫻子”、“泉州金櫻子”和“宜州金櫻子”圖。李時珍釋其名曰:“金櫻,當作金罂,謂其子形如黃罂也。”李時珍又曰:“山林間甚多。花最白膩。其實大如指頭,狀如石榴而長。其核細碎而有白毛,如營實之核而味甚澀。”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金櫻子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米。小枝粗壯,散生扁彎皮刺。三出復葉互生,小葉片革質,橢圓狀卵形、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2~3.5厘米,邊緣有銳鋸齒,兩面近無毛;小葉柄和葉軸有皮刺和腺毛;托葉離生或基部與葉柄合生,早落。花單生於葉腋,直徑5~7厘米;花梗長1.8~2.5厘米;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隨果實成長而變為針刺;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呈葉狀;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和雌蕊多數,花柱離生,有毛。薔薇果梨形或倒卵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長約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為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長2~3.5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紅黃色或紅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後的殘基。頂端有盤狀花萼殘基,中央有黃色柱基,下部漸尖。質硬。切開後,花托壁厚1~2毫米,內有多數堅硬的小瘦果,內壁及瘦果均有淡黃色絨毛。氣微,味甘、微澀。

  【藥材顯微鑒定】花托壁橫切面:外表皮細胞類方形或略徑向延長,外壁及側壁增厚,角質化,表皮上的刺痕縱切面細胞徑向延長。皮層薄壁細胞壁稍厚,紋孔明顯,含油滴,並含橙黃色物,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及簇晶;纖維柬散列於近皮層外側;維管束多存在於皮層中部及內側,外韌型,韌皮部外側有纖維柬,導管散在或呈放射狀排列。內表皮細胞長方形,內壁增厚,角質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殘基。花托粉末淡肉紅色。非腺毛1至多細胞,長505~1836微米,直徑16~31微米,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彎曲的斜條紋,胞腔內含黃棕色物。表皮細胞多角形,壁厚,內含黃棕色物。草酸鈣方晶多見,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6~39微米;簇晶少見,直徑27~66微米,螺紋、網紋、環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8~20微米。薄壁細胞多角形,木化,具紋孔,含黃棕色物。纖維梭形或條形,黃色,長至1071微米,直徑16~20微米,壁木化。樹脂塊不規則形,黃棕色,半透明。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5克,加水5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熱15分鐘,立即濾過。取濾液1毫升,加鹼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在水浴中加熱5分鐘,生成紅棕色沉澱;另取濾液1毫升,加1%三氯化鐵溶液1~2滴,即顯暗紫色。

  2.取上述項下剩余的濾液2毫升,置具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生成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分鐘,泡沫無明顯消失。

  【生境分布】生於向陽山坡、田邊或溪畔灌木叢中。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10~11月果實成熟變紅色時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飲片炮制

  1.金櫻子除去雜質,洗淨,干燥。

  2.金櫻子肉 取淨金櫻子,略浸,潤透,縱切成兩瓣,除去毛、核,干燥。

  【性能功用】酸、甘、澀,平。歸腎經膀胱經大腸經。固精縮尿,澀腸止瀉。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內服:6~12克,水煎服。本品功專收斂,凡有實火實邪者忌用。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