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牛黃的鑒別方法

牛黃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牛黃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牛科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膽結石。因牛的膽結石呈黃色,形似雞子黃,故名牛黃。

  【藥材歷史考證】牛黃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晉地平澤,於牛得之。”《本草經集注》雲:“今人多皆就膽中得之。多出梁、益。一子如雞子黃大,相重疊。”《新修本草》雲:“牛黃,今出萊州、密州、淄州、青州、戎州。牛有黃者,必多吼喚,喝迫而得之,謂之生黃,最佳。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慢黃,若雞卵中黃糊,在肝膽;圓黃,為塊形,有大小,並在肝膽中。”《本草衍義》曰:“牛黃,亦有駱駝黃,皆西戎所出也。駱駝黃極易得,醫家當審別考而用之,為其形相亂也。黃牛黃輕松,自然微香,以此為異。蓋又有牦牛黃,堅而不香。”《本草綱目》曰:“牛之黃,牛之病也。故有黃之牛,多病而易死。諸獸皆有黃,人之病黃者亦然。其病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還能治心及肝膽之病。”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牛黃藥材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體長1.5~2m,體重一般在30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部寬闊,嘴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極大,耳朵也大。頭上有角一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牛的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全身被短毛,絕大部分為黃色,無任何雜毛摻混,但也有黑色的、棕褐色的、紅褐色的或者毛帶花斑的。四肢勻稱健壯。蹄趾堅硬,4趾,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北方多飼養蒙古黃牛,體型輪廓像乳牛,個體較小,骨骼細,肌肉豐厚。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 6~3(4.5)cm,少數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水合氯醛裝片不加熱可見不規則團塊,由多數黃棕色或棕紅色小顆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並顯鮮明金黃色,久置後變綠色。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搖勻,再加硫酸與濃過氧化氫溶液(30%)各2滴,振搖,即顯綠色。

  3.取本品粉末0.1g,加鹽酸1ml及氯仿10ml,充分振搖,混勻,氯仿層呈黃褐色,分取氯仿層,加氫氧化鋇試液5ml,振搖,即生成黃褐色沉澱,分離除去水層和沉澱,取氯仿層約1ml,加醋酐1ml,硫酸2滴,搖勻,放置,溶液呈綠色。

  【商品規格

  一等:於貨。呈卵形、類球形或三角形,表面金黃色或黃褐色,有光澤。質松脆。斷面棕黃色或金黃色,有自然形成層。氣清香,味微苦後甜。大小塊不分,間有碎塊。無管黃、雜質、霉變。

  二等:干貨。呈管狀(管黃)或膽汁滲入的各種塊黃。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斷面棕褐色,有自然形成層。氣清香,味微苦。無雜質、霉變。

  【生境分布】性溫馴。力氣不如水牛,怕水。全國各地均有飼養,以北方旱田地區為多。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宰牛時檢查膽囊、膽管及肝管,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用通草絲或棉花等包好,放陰涼處,至半干時用線扎好,以防破裂,陰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研成細粉。

  【性能功用】甘,涼。歸心經肝經。清心,豁痰,開竅,涼肝,熄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痫抽搐,癫痫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內服: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遮光,密閉保存,防潮,防壓。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