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王不留行的鑒別方法

王不留行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王不留行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種子。本品有行血消腫、通經下乳之功。李時珍釋其名曰:“此物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

  【藥材歷史考證】王不留行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葉似菘藍等,花紅白色,子殼似酸漿,實圓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曬干。”《救荒本草》曰:“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苗高一尺余,其莖對節生叉,葉似石竹子葉而寬短,播莖對生,腳葉似槐葉而狹長,開粉紅花。結蒴如菘子大,似罂粟殼樣,極小,有子如葶苈子大而黑色。”《救荒本草》又曰:“麥藍菜,生田野中。莖葉俱深莴苣色,葉似大藍梢葉而小,頗尖,其葉抱莖對生,每一葉間,撺生一叉,莖叉梢頭開小肉紅花。結蒴有子,結小桃紅子。”李時珍曰:“多生麥地中。莖高者一二尺。三四月開小花,如铎鈴狀,紅白色。結實如燈籠草子,殼有五稜,殼內包一實,大如豆。實內細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圓如細珠可愛。”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麥藍菜(王不留行)相符。但自古以來,本品來源較為復雜。《本草經集注》謂王不留行雲:“今處處有,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菘子。”此處所雲,混淆不清。《本草圖經》謂王不留行曰:“苗莖俱青,高七八寸已來。根黃色,如荠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松子狀。又似豬藍花。五月內采莖苗,曬干用。俗間亦謂之剪金草。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別。”據以上所述考證,其中的“根黃色,如荠根。葉尖如小匙頭”者,與現今麥藍菜(王不留行)相符。而“亦有似槐葉者”,與現今在江蘇、湖北、貴州等部分地區曾使用的豆科植物野豌豆Vicia sativa L.相似。至於“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松子狀”者、“又似豬藍花”者及“葉圓花紅”者,很可能是多種混淆品,並非一種植物。此外,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古代所用王不留行均以全草(含種子)入藥,而現代則均單純以種子入藥。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無毛,稍有白粉。莖直立,上部叉狀分枝,節稍膨大。葉對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9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稍連合而抱莖,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花梗長1~4厘米;總苞片及小苞片均為2片對生,葉狀;萼筒具5條綠色寬脈,並具5稜,先端5齒裂,花後基部稍增大,頂端明顯狹窄;花瓣5,淡紅色,倒卵形,頂端具不整齊的小齒,基部有長爪;雄蕊10;子房上位,長卵形,1室,花柱2。蒴果卵形,4齒裂,包於宿萼內,成熟後頂端十字開裂。種子多數,球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球形,直徑約2毫米。表面黑色,少數紅棕色,略有光澤,有細密顆粒狀突起,一側有1凹陷的縱溝。質硬,胚乳白色,胚彎曲成環,子葉2。氣微,味微澀、苦。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淡灰褐色。種皮表皮細胞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50~120微米,垂周壁增厚,星角狀或深波狀彎曲。種皮內表皮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方形、類長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呈緊密的連珠狀增厚,表面可見網狀增厚紋理。胚乳細胞多角形、類方形或類長方形,胞腔內充滿澱粉粒及糊粉粒。子葉細胞含有脂肪油滴。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0.5克,加乙醇5毫升,水浴溫熱約5分鐘,濾過。取濾液2毫升,加鎂粉少許,混勻,滴加鹽酸數滴,即有氣泡產生,同時溶液漸變紅色。(檢查黃酮)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路旁及田間。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季果實成熟、果皮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

  【飲片炮制

  1.王不留行除去雜質。

  2.炒王不留行取淨王不留行,照清炒法炒至大多數爆開白花。

  【性能功用】苦,平。歸肝、胃經。活血通經,下乳消腫。用於乳汁不下,經閉,痛經,乳癰腫痛。內服4.5~9克,水煎服。孕婦慎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