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人參的鑒別方法

人參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人參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因該植物根如人形,故名。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

  【藥材歷史考證】人參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上黨山谷及遼東。”《本草經集注》引《人參贊》雲:“三桠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椴樹相尋。”《本草圖經》曰:“其根形如防風而潤實,春生苗,多於深山中背陰近椴漆下濕潤處,初生小者三四寸許,一桠五葉。四五年後生兩桠五葉,未有花莖,至十年後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葉,中心生一莖,俗名百尺桿。三月、四月有花,細小如粟,蕊如絲,紫白色。秋後結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紅自落。根如人形者神。”並附有“潞州人參”圖。李時珍曰:“上黨,今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采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其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今皆屬於朝鮮矣。其參猶來中國互市。亦可收子,於十月下種,如種菜法。秋冬采者堅實,春夏采者虛軟,非地產有虛實也。遼參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人參體實有心而味甘,微帶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玉闌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人參相符。人參原產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及黎城縣的一部分)、遼東(今東北)和朝鮮等地。由於上黨自然環境變化和人為破壞資源采盡挖絕,而導致該地人參絕跡。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根莖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塊狀;主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30~60cm,有縱紋,無毛。葉為掌狀復葉,輪生於莖頂,通常一年生者生1片三出復葉,二年生者生1片五出復葉,三年生者生2片五出復葉,以後每年遞增一葉,最多達6片復葉;葉柄長3~8cm,無托葉;小葉具短柄;小葉片薄膜質,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2cm,寬3~5cm,頂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而下延,邊緣有鋸齒,齒上有刺尖。上面散生長約1mm的剛毛,下面無毛,側脈5~6對。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約1.5cm,有花5~50朵;總花梗長15~35cm;花梗長8~15mm;萼有5齒;花瓣5,淡黃綠色,卵狀三角形;雄蕊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實扁球形,鮮紅色,長4~5mm。種子腎形,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鑒定

  1.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3~15m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芋)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2.紅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0cm,直徑1~2cm,表面半透明,紅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黃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有斷續的不明顯環紋,下部有2~條扭曲交叉的支根,並帶彎曲的須根或僅具須根殘跡,根莖(蘆頭)長1~2cm,上有數個凹窩狀莖痕(蘆碗)。有的帶有1~2條完整或折斷的不定根(艼)。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樣。氣微香而特異,味甘、微苦。

  3.生曬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艼)較粗,形似棗核。

  【藥材顯微鑒定】生曬參與生曬山參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窄。韌皮部外側有裂隙,內側薄壁細胞排列較緊密,有樹脂道散在,內含黃色分泌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斷續排列成放射狀,導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生曬參粉末淡黃白色。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稜角銳尖。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0~56μm。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半球形或不規則多角形,直徑4~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

  紅參粉末與生曬參不同之處在於澱粉粒糊化,輪廓模糊。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搖5分鐘,濾過。取濾液少量,置蒸發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飽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顯紫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闊葉混交林下。分布於遼寧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現吉林、遼寧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湖北、安徽、山東等省也有引種。野生者稱山參,栽培者稱園參。

  【采集加工

  1.園參栽種5~6年後,於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土,分別加工成不同規格的商品。主要有:①生曬參:取洗淨的鮮參,除去支根,曬干。如不除去支根曬干,則稱為全須生曬參。②紅參:取洗淨的鮮參,除去根莖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僅除去細支根及須根,蒸3小時左右,取出曬干或烘干。剪下的支根及須根,用此法加工者,則稱紅直須。③白參(糖參):取洗淨的鮮參,置沸水中浸燙3~7分鐘,取出,用針將參體扎刺小孔,再浸於濃糖液中2~3次,每次10~12小時,取出干燥。

  2.山參7月下旬至9月間果熟變紅時易於發現,采挖。挖取時不使其支根及須根受傷,保持完整,洗淨,曬干,稱為生曬山參。

  人參的商品規格很多,加工方法各異,現簡要介紹如下:

    ┌ 曬干 ───全須生曬參
    │
    │          ┌ 形體較好 ── 白人參
    │          │
 ┌全部┼ 針扎後用糖汁浸 ─┤
 │  │          │
 │  │          └ 形體較差 ── 糖參
 │  │
 │  └ 針扎後用糖汁浸,支根用水煮,用竹刀掐皮成點狀 ──掐皮參
 │
 │
人│        ┌ 曬干 ──生曬參
 │       ┌┤
參│       │└ 刮去外皮,曬干 ──大力參
 │       │
鮮│       │
 │  ┌ 主根 ┼─ 沸水浸煮片刻,曬干 ──大力參
根│  │    │
 │  │    │        ┌支根較短者 ──紅參
 │  │    └ 蒸煮後,干燥 ┤
 │  │             └支根較知者 ──邊條紅參
 │  │
 │  │
 │  │     ┌ 曬干 ──皮尾參
 │  │    ┌│
 │  │    │└ 搓去外皮,曬干 ──白直須
 └部分┼ 支根 ┤
    │    └ 蒸煮後,干燥 ──紅直須
    │
    │
    │    ┌ 曬干 ──白變須
    └ 須根 ┤
         └ 蒸煮後,干燥 ──紅變須

  【商品規格

  1.野山參

  一等:干貨。純野山參的根部,主根粗短呈橫靈體,支根八字分開(俗稱武 形),五形全美(蘆、芋、紋、體、須相襯)。有元蘆。芋中間豐滿,形似棗核。皮緊細。主根上部橫紋緊密而深。須根清疏而長,質堅韌(俗稱皮條須),有明顯的珍珠疙瘩。表面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100g以上,艼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25%。無疤痕、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每支重55g以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每支重32.5g以上。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每支重20g以上。

  五等:與一等區別為呈橫靈體或順體(俗稱文形)。每支重12.5g以上。芋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40%。

  六等:與一等區別為呈橫靈體、順體、畸形體(俗稱笨體),每支重6.5g以上。芋帽不大。無雜質、蟲蛀、霉變。

  七等:與一等區別為呈橫靈體、順體、畸形體(俗稱笨體)。有艼或無艼。每支重4g以上。無雜質、蟲蛀、

  霉變。

  八等:與一等區別為呈橫靈體、順體、畸形體(俗稱笨體)。有芋或無艼。每支重2g以上。間有蘆須不全

  的殘次品。無雜質、蟲蛀、霉變。

  2.園參

  (1)邊條鮮參

  一等:鮮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有分枝2~3個。須蘆齊全,體長不短於20cm。漿足豐滿。艼帽不超過15%。每支重125g以上。不爛,無疤痕、水銹、泥土、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體長不短於18.3cm。每支重85g以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體長不短於16.7cm。每支重60g以上。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體長不短於15cm。每支重45g以上。

  五等:與一等區別為體長不短於13.3cm。每支重35g以上。無泥土、雜質。

  六等:與一等區別為體長不短於13.3cm。每支重25g以上。無泥土、雜質。

  七等:鮮貨。根呈長圓柱形。須蘆齊全。漿足豐滿。每支重12.5g以上。不爛,無泥土、雜質。

  八等:鮮貨。根呈長圓柱形。凡不符合以上規格和缺須少蘆,破斷根條者,每支重5g以上。不爛,無泥土、雜質。

  (2)普通鮮參

  特等:鮮貨。根呈圓柱形,有分枝,須蘆齊全,漿足。艼帽不超過20%。每支重100~150g。不爛,無疤痕、水銹、泥土、雜質。

  一等:與特等區別為每支重62.5g以上。無泥土、雜質。

  二等:與特等區別為每支重41.5g以上。無泥土、雜質。

  三等:與特等區別為每支重31.5g以上。無泥土、雜質。

  四等:與特等區別為每支重25g以上。無泥土、雜質。

  五等:與特等區別為每支重12.5g以上。無泥土、雜質。

  六等:鮮貨。根呈圓柱形。每支重5g以上。不符合以上規格和缺須少蘆,折斷者。不爛,無泥土、雜質。

  (3)16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8.3cm以上,有分枝2~3個。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916支以內,每支重31. 3g以上。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4)25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6.7cm以上,有分枝2~3個。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25支以內,每支重20g以上。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於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5)35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5cm以上,有分枝2~3個。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35支以內,每支重14.3g以上。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6)45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3.3cm以上,有分枝2~3個。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945支以內,支頭均勻。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7)55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1.7cm以上,有分枝2~3個。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55支以內,支頭均勻。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8)80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蘆長、身長、腿長,體長11.7cm以上。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80支以內,支頭均勻。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黃皮、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9)小貨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長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上部色較淡,有皮有肉。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支頭均勻。無中尾、黃皮、破疤、蟲蛀、霉變、雜質。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有黃皮不超過身長的1/2。稍有抽溝、干疤。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0)20支普通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20支以內,每支重25g以上。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1) 32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32支以內,每支重15. 6g以上。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2)48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48支以內,支頭均勻。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3)64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64支以內,支頭均勻。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4)80支邊條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每500g80支以內,支頭均勻。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5)小貨普通紅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棕紅色或淡棕色,有光澤。質堅實,斷面角質樣。氣香,味苦。支頭均勻。無細腿、破疤、黃皮、蟲蛀。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干疤、黃皮、抽溝。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色澤較差,有黃皮、抽溝、破疤、腿紅。

  (16)紅混須

  混貨:干貨。根須呈長條形或彎曲狀。棕紅色或橙紅色,有光澤,半透明。斷面角質。氣香,味苦。須條長短不分,其中直須占50%以上。無碎末、雜質、蟲蛀、霉變。

  (17)紅直須

  一等:干貨。根須呈長條形,粗壯均勻。棕紅色或橙紅色,有光澤,呈半透明狀。斷面角質。氣香,味苦。長13.3cm以上。無干漿、毛須;無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長13.3cm以下。最低不低於8.3cm。

  (18)紅彎須

  混貨:干貨。根須呈條形彎曲狀,粗細不均。橙紅色或棕黃色,有光澤,呈半透明狀。不碎。氣香,味苦。無碎末、雜質、蟲蛀、霉變。

  (19)干漿參

  混貨:干貨。根呈圓柱形。體質輕泡,癟瘦,或多抽溝。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味苦。無雜質、蟲蛀、霉變。

  (20)全須生曬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有分枝。體輕,有抽溝,蘆須全,有芋帽。表面黃白色或較深。斷面黃白色。氣香,味苦。每支重10g以上,綁尾或不綁。無破疤、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每支重7.5g以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每支重5g以上。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大小不分,蘆須不全,間有折斷。

  (21)生曬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體輕,有抽溝,去淨艼須。表面黃白色,斷面黃白色。氣香,味苦。每500g60支以內。無破疤、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每500g80支以內。無雜質、蟲蛀、霉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每500g100支以內。無雜質、蟲蛀、霉變。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有死皮,每500g130支以內。無雜質、蟲蛀、霉變。

  五等:與一等區別為有死皮,每500g130支以外。無雜質、蟲蛀、霉變。

  (22)白干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皮細,色白,蘆小。質充實。肥壯,去淨枝根。斷面白色。氣香,味苦。每500g60支以內。枝條均勻。無抽溝、皺皮、水銹,無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每500980支以內。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稍有抽溝、水銹。每500g100支以內。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表面黃白色,有抽溝、水銹。每500g100支以外。

  (23)皮尾參

  混貨:干貨。根呈圓柱形,條狀,無分枝。去淨細須。表面灰棕色。斷面黃白色。氣香,味苦。無雜質、蟲蛀、霉變。

  (24)白混須

  混貨:干貨。根須呈長條形或彎曲狀。表面、斷面均為黃白色。氣香,味苦。氣香,味苦。須條長短不分,其中直須占50%以上。無碎末、雜質、蟲蛀、霉變。

  (25)白直須

  一等:干貨。根須呈條狀。有光澤,表面、斷面均為黃白色。氣香,味苦。長13.3cm以上,條大小均勻。無水銹、破皮、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特征為長13.3cm以下。最低不低於8.3cm。條大小不勻。

  (26)白糖參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蘆、須齊全。表面白色。體充實,支條均勻。斷面白色。味甜、微苦。不返糖,無浮糖、碎蘆;無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表面黃白色。大小不分。

  (27)輕糖全須

  一等:干貨。根須呈長條形,紅棕色或棕黃色,半透明。條粗均勻,質充實。味甘、微苦。長13.3cm以上。不返糖,無皺皮、干漿;無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條不均勻。長13.3cm以下。不返糖;無雜質、蟲蛀、霉變。

  飲片炮制 1.生曬參潤透,切薄片,干燥。

  2.生曬山參用時粉碎或搗碎。

  3.紅參潤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甘、微苦,平(生曬參或生曬山參)或溫(紅參)。歸脾、肺、心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紅參兼可益氣攝血,用於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內服:3~9g,水煎服;1~2g,研末吞服。如用於搶救虛脫者,可用15~30g,煎取濃汁分數次灌服。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不宜用。服用本品不宜飲茶或食蘿卜。

  【附注】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密閉保存,防蛀。

  2.關於本品的商品規格:

  ①邊條紅參的體長,是指從頂端第一個蘆碗到粗腿末端的長度。其腿粗直徑,一至二等者為0.7cm,三至四等者為0.5cm,五至六等者為0.4cm。一至六等的腿長,不得短於體長的1/3。

  ②邊條紅參和普通紅參各個規格的二等中,有“稍有黃皮、干疤”的規定,應限定“黃皮”不超過身面的30%,“干疤”不超過身面的20%為度,如有超過,即為三等。紅(白)直須的長度,短於8.3cm以下者,應並入紅(白)混須之內。

  3.目前,人參的混亂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野豇豆根(土人參):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L. )Benth [Vicia vexillata(L)A.Rich.]的干燥根。產於陝西、江蘇、浙江、江西、四川、雲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其藥材性狀鑒別特征: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不分枝或少數有分枝。長約20cm,直徑3~15mm。頂端有莖痕,無蘆頭及蘆碗。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樣疤痕。質堅韌,折斷面顯纖維性。經蒸制後,外表顯棕紅色,角質樣。氣微,味淡,有豆腥氣。其藥材顯微鑒別特征:薄壁組織中有纖維數個成群或單個散在,不含草酸鈣簇晶。本品在華東部分地區曾誤作人參藥用,但其來源、功效與人參均截然不同,應注意鑒別。

  ②土人參:本品為馬齒苋科植物栌蘭Talinum paniculatum(Jacq.) Gaertn.的干燥根。原產於美洲熱帶。

  現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各地多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其藥材性狀鑒別特征:根呈圓錐形或長紡錘形,分枝或不分枝,長10~20cm,直徑7~17mm。頂端有殘留的木質莖基。表面未去栓皮的為灰黑色,有縱皺及點狀突起的須根痕,除去體皮經蒸制的表面為灰黃色,半透明,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維管束。質堅硬,折斷面未加工的平坦,蒸制後的呈角質樣,中央有大空腔。氣微,味淡而微有粘滑感。其藥材顯微鑒別特征:無樹脂道,導管排列較密集,近形成層部位可達3~4列(人參為1~2列)。本品在湖南、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區曾誤作人參栽培藥用,但其來源、功效與人參均截然不同,應注意鑒別。

  ③商陸根:本品為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主產於河南、河北、安徽、陝西等地)或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L.(我國北京、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雲南等地有栽培)的干燥根。本品在廣西、安徽等地曾誤作人參而栽培藥用。其藥材鑒別特征、功效詳見商陸一藥條下。本品與人參來源、功效均截然不同,應注意鑒別。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