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蟾酥的鑒別方法

蟾酥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蟾酥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藥材歷史考證】蟾蜍的始載本草為《名醫別錄》雲:“有毒,療陰蝕疽疠惡瘡,……生江湖池澤。五月五日取,陰干。”陶弘景將其收載為《神農本草經》蝦蟆一藥的別名。《本草經集注》雲:“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嚙之,口皆腫。”《本草拾遺》雲:“蝦蟆、蟾蜍,二物各別,陶將蟾蜍功狀注蝦蟆條中,遂使混然。采取無別。今藥家所賣,亦以蟾蜍當蝦蟆,且蝦蟆背有黑點,身小,能跳接百蟲,解作呷呷聲,在陂澤間,舉動極急。《本經》書功,即是此也。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聲,行動遲緩,在人家濕處。”

  蟾酥,原名蟾蜍眉脂,其始載本草為《藥性論》。蟾酥一名的始載本草《本草衍義》曰:“取眉間有白汁,謂之蟾酥。以油單(紙)裹眉裂之,酥出單(紙)上,入藥用。”《本草綱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稜,取白汁於油紙上及桑葉上,插背陰處,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內盛之,真者輕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納口中,則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塊,干之。”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本品及其原動物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

  1.中華大蟾蜍:體長一般在10cm以上,體粗壯,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顯著;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鼓膜明顯,無犁骨齒,上下颌亦無齒。前肢長而粗壯,指、趾略扁,指側微有緣膜而無蹼,指長順序3、1、4、2,指關節下瘤多成對,掌突2,外側者大。後肢粗壯而短,胫跗關節前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側有緣膜,蹼尚發達,內跖變形長而大,外跖突小而圓。皮膚極粗糙,頭頂部較平滑,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後腺,其余部分滿布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疣,排列較規則的為頭後之瘰疣,斜行排列幾與耳後腺平行。此外,沿體側之瘰疣排列亦較規則,胫部之瘰疣更大,個別標本有不明顯之跗褶,腹面皮膚不光滑,有小疣。顏色變異頗大,生殖季節雄性背面多為黑綠色,體側有淺色的斑紋;雌性背面色較淺,瘰疣乳黃色,有時自眼後沿體側斜行之黑色縱斑,腹面乳黃色,有棕色或黑色細花紋。雄性個體較小,內側三指有黑色婚墊,無聲囊。

  2.黑眶蟾蜍:體長7~10cm,雄性略小;頭高,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鼓膜大,無犁骨齒,上下颌均無齒,舌後端無缺刻。頭部沿吻稜、眼眶上緣、鼓膜前緣及上下颌緣有十分明顯的黑色骨質稜或黑色線。頭頂部顯然下凹,皮膚與頭骨緊密相連。前肢細長;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長序為3、1、4、2;指關節下瘤多成對,外掌突大,內側者略小,均為棕色,後肢短,胫跗關節前達肩後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於胫;趾側有緣膜,相連成半蹼,關節下瘤不明顯;內跖突略大於外跖突。皮膚極粗糙,除頭頂部無疣外,其余布滿大小不等之圓形疣粒,疣粒上有黑點或刺;頭兩側為長圓形之耳腺;近脊中線由頭後至臀部有2縱行排列較規則的大疣粒。體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滿布小棘。生活時體色變異較大,一般為黃棕色略具棕紅色斑紋。雄性第1、2指基部內側有黑色婚墊,有單咽下內聲囊。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者質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狀,微有光澤;片狀者質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氣微腥,味初甜而後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淡棕色。①用甘油水裝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呈半透明不規則形碎塊。②用水合氯醛液裝置,並加熱,則碎塊透明並漸溶化。③用濃硫酸裝置,則顯橙黃色或橙紅色,碎塊四周逐漸溶解縮小,呈透明類圓形小塊,顯龜裂斑紋,放置後,漸溶解消失。

  【藥材理化鑒定

  1.本品斷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中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滴加硫酸數滴,即顯藍紫色。

  3,取本品粉末0.1g,加氯仿5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紫色,漸變為藍綠色。

  4.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釋置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蟾酥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華蟾酥次素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4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一氯仿一丙酮(4:3: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

  【生境分布

  1.中華大蟾蜍: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2.黑眶蟾蜍:棲息於潮濕草叢,夜間或雨後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采集加工】多於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淨,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加工,干燥。

  【飲片炮制】蟾酥粉取蟾酥,搗碎,加白酒浸漬,時常攪動至呈稠膏狀,干燥,粉碎。

  【性能功用】辛,溫;有毒。歸心經。解毒,止痛,開竅醒神。用於癰疽疔瘡,咽喉腫痛,中暑吐瀉,腹痛神昏,手術麻醉。內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孕婦慎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潮。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