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伸筋草的鑒別方法

伸筋草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伸筋草

  【藥材來源鑒定】藥物名實本品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此草常生於山地石旁,枝葉似松,故名石松。因其有伸筋活絡的功效,故又名伸筋草。

  【藥材歷史考證】伸筋草,原名石松,其始載本草《本革拾遺》曰:“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也。”李時珍曰:“此即玉柏之長者也。名山皆有之。”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伸筋草(石松)相似。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高14~40厘米。匍匐莖細長而蔓生,多分枝,有稀疏的葉,營養枝通常為二歧分枝,有密生的葉。葉螺旋狀排列於莖枝上,線狀鑽形或針形,長4~5毫米,先端有易脫落的芒狀長尾,全緣,有中脈。孢子枝自第二,第三年生的營養枝上長出,遠高於營養枝,葉疏生。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而具長尾,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孢子囊穗圓柱形,長約1厘米,單生或2~6個著生於孢子枝上,具長柄。孢子囊圓腎形,淡黃色,橫裂;孢子一型,為球形四面體,表面有密網紋及小突起。孢子期6~8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匍匐莖呈細圓柱形,略彎曲,長可達2m,直徑1~3毫米,其下有黃白色細根。直立莖作二叉狀分枝。葉密生莖上,螺旋狀排列,皺縮彎曲,線形或針形,長3~5毫米,黃綠色至淡黃棕色,無毛,先端芒狀,全緣,易碎斷。質柔軟,斷面皮部淺黃色,木部類白色。氣微,味淡。

  【藥材顯微鑒定】品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散在,表皮下方和中柱外側各有10~20余列厚壁細胞,兩者之間有3~5列細胞壁略增厚的薄壁細胞層;內皮層不明顯。中柱鞘為數列薄壁細胞編織中柱,木質部束呈不規則的帶狀或分枝狀;韌皮部束交錯其間,有的細胞含黃棕色物質,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3克,加乙醇30毫升,加熱回流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10毫升,攪拌,濾過,濾液用氨試液調節pH值至8,用氯仿10毫升提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5毫升使溶解,取溶液各1毫升。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鉀試液2滴,即生成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硅鎢酸試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澱。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灌叢、疏林下及路旁酸性土壤上。分布於東北、內蒙古、陝西、甘肅、西藏、河南及長江以南各省區。主產於浙江、福建、湖北、江蘇等省。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干燥。

  【性能功用】微苦、辛,溫。歸經肝、脾經腎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關節酸痛,屈伸不利。內服:9~15克,水煎服。

  【附注】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

  2.除以上正品伸筋草外,常見作為伸筋草藥用的還有石松科植物燈籠草Palhinhaea cernua(L.)A. Francoet Vasc.的干燥全草。又名垂穗石松、鋪地蜈蚣。其原植物主要區別特征:主莖直立,單一,長30~50厘米,上部分枝密,呈樹狀,頂端往往著地生根,長出新株,上部多分枝,小枝較短,多回二叉分枝,直立或下垂,有時近攀援狀。葉線狀鑽形,有稜角,長3~4毫米,先端銳尖,通常向上彎弓。孢子囊穗卵形至卵狀圓柱形,長4~6毫米,單生於小枝頂端,無柄,常下垂或外傾。孢子囊圓腎形。本品與石松功效相同。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