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高良姜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高良姜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高良姜為較常用中藥材。《名醫別錄》始收載。廣東徐聞縣已有百余年的栽培歷史。為治療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噎膈反胃,消化不良之要藥。屬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off icinarum Hance.的根莖。家種野生均有。野生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家種主產廣東徐聞,海康,遂溪。其中以徐聞縣面積大、產量高、質量好而著名。

  【生長環境】高良姜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海拔700米以下的林邊路旁、山坡草地或低山丘陵的灌木叢中。種植宜於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土壤肥沃的紅壤土。喜溫暖、濕潤、耐旱、怕澇。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質地為紅壤或磚紅壤的緩坡地。於上年冬季先清除雜木和雜草並燒之作肥,然後翻地,風化,翌春種植前再碎土整平待植。一般不需作畦,亦可利用五邊地開墾種植,還可與菠蘿、木薯、香茅、劍麻等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套種。

  2、多采用根莖繁殖:高良姜有“雞姜”和“牛姜”兩種栽培品。兩者形態特征並無多大差異,惟“牛姜”較“雞姜”體形大,產量高,故多采用“牛姜”作種。在收獲高良姜時,選取1~2年生的有5~6個壯芽(芽要較為集中)的“牛姜”根莖作種,隨選隨種。

  3、移栽:以4~5月份栽植為好,在已耙碎整平的地塊上,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土雜肥2500~3000厘米作基肥。然後按株行距50厘米×;75厘米,開溝或挖穴,穴溝深15~20厘米,寬25~30厘米,每穴放入根莖一段(芽頭向上)、邊放種邊填土,並蓋細表土5~7厘米,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量15~20厘米。

  【栽培管理】定植2個月後發芽生長,分別於4~6月和9~10月進行除草、松土。產區一般不進行追肥,但試驗表明,每年追施有機肥1~2次,可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產量。

  【收獲與加工】野生高良姜全年均可采收。栽培的一般4年收獲。種後5~6年收獲的,根莖含粉質多,質量更好,產量也高。多在春耕後或夏收夏種完畢後隨采收隨種植。選擇晴天,先割除莖葉,翻地,收集根莖。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鮮品2000~3000厘米。將根莖除淨泥土須根,剝去殘留的鱗片,洗淨,截成5~7厘米的短段,曬干。如果曬至六七成干時,堆起悶放2~3天,再曬至全干,則皮皺肉凸,表面紅棕色.質量更好。

  【藥材形狀】根莖呈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直徑1~1.5厘米,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具有細密的縱根莖皺紋與明顯的灰棕色波狀環節,每節長0.5~1厘米。下部側面有圓形的細根殘痕。質堅硬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纖維形,有粉質,粗糙,灰棕色至棕紅色,中心有環紋。氣芳香,味辛辣。野生高良姜根莖較細瘦,上端大,下端細,分枝多,表面灰褐色,質堅實。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質地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栽培。忌干旱、地勢低窪、黏重和瘠薄土壤地培植及連作。在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地30厘米,然後每667平方米放入腐熟的豬欄糞3000厘米作基肥,然後淺鋤1遍,把肥料翻入土內。藁本為淺根植物,基肥入土不要超過20厘米。栽種前,將土耙細整平,做成寬1~1.4米,高約30厘米的畦,畦長可視地形而定。

  2、種植方法:

  (1)節盤的選擇與儲藏:11月中、下旬藁本收獲時,選節盤生長粗壯肥大、無病的植株,去掉葉子,割下根莖,並將莖稈剪成3~4厘米的短節,存放於陰涼的山洞裡或在室內用沙埋,保持濕潤,翌年早春挖出種植。

  (2)栽種:2月中、下旬栽種。畦面橫開淺溝,行距35~40厘米,深約4厘米。在溝內施放適量的草木灰,按株距20~25厘米栽植節盤,覆土3厘米,栽後及時澆水,保持濕潤,以利生長。

  【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苗齊後2個月內每隔20天中耕除草1次,但切勿傷及根部。12月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時,在離地5厘米處將莖葉割掉,畦面壅土厚3厘米,將芽頭全部埋沒,免受凍害。

  2、清理溝道:冬季苗枯後,結合蓋土將溝道理深,以防根莖腐爛,翌年清明前後,枝葉尚未封垅時再清理1次,避免5月和6月多雨季節遭受損害。

  3、追肥:藁本的生長期需肥較多,栽種當年每次除草後,每667平方米用水糞2000厘米或尿素15厘米以300倍水稀釋穴施。冬初,結合蓋土澆越冬肥,每667平方米用濃糞2000厘米。翌年開春後澆1次稀薄的糞水提苗。5月植株封垅前用草木灰和過磷酸鈣拌勻,施於蔸部後覆土,以促進根莖的生長膨大。進入第3年可少追肥。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引起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選無病健壯節盤作種,並注意疏溝排水。發病期間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澆注。

  (2)蟲害:主要是蛴螬為害。咬食幼苗基部及地下根莖,造成死苗。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灌根部周圍的土壤。

  【收獲與加工】農歷10~11月采挖,野生的9~10月采挖。挖取根莖後,留取莖下部膨大的莖節作種。將挖出的根莖除去根須,洗去泥土,曬干或微火烘干,即為藁本商品。

  【藥材形狀

  1、南藁本:又名西芎。本品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圓柱形,稍扭曲,略有分枝,長3~10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有縱皺紋,栓皮易剝落,上端有數個圓孔狀莖基,下有點狀須根痕。體輕、質較硬,折斷面淡黃色或黃白色,纖維性。氣芳香,味苦辛而微麻舌。

  2、北藁本:又名遼藁本。根莖為不規則圓柱形或團塊狀,長2~10厘米,直徑0.5~1.5厘米。表面棕褐色,上端有數個叢生的葉基及突起的節,下端有多數細長彎曲的根,根莖及根均有點狀須根莖。氣芳香,味苦辛。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