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兒茶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兒茶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兒茶為少常用中藥。原多為進口,現我國雲南已有生產。據雲南《普洱府志》載:從緬甸引入車裡(今景洪縣)栽培。傣族稱兒茶西謝……用於治刀槍傷、外傷出血、燙燒傷、皮膚潰爛、濕疹、痢疾、腹瀉。兒茶原名烏爹泥,別名孩兒茶。可見我國生產、應用歷史較久。李時珍曰:“……今雲南等地造之。又名孩兒茶。”我國生產兒茶為豆科植物兒茶Acciacatechu (L.)Wiiid.的去皮枝葉的干燥煎膏。主產雲南景洪、勐臘。此外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亦有種植。

  【生長環境】兒茶一般多栽培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海拔在550~650米之間的氣溫高、日溫差大、年溫差小、相對濕度80%~90%、土壤多為磚紅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壩區及空曠地、溝邊、坡地和林邊。喜溫暖、耐旱、耐寒、抗瘠、忌積水。為適應性較強的速生陽性樹種。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向陽坡地、村邊、河溪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輕黏土為宜。播種前按株行距3米×3米挖穴,穴寬60厘米,用農家肥和鈣、鎂、磷肥100:2.5混合,每穴施10千克,與表土混合,填人穴內,以待播種。

  2、種植方法:采用種子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

  (1)直播:一般於5月底6月初播種,出苗齊,植株健壯。主產區以雨季來臨為准,每穴播種6~8粒,播種深度為1~1.5厘米,過深難於出土,播種後蓋草保墒,防止土壤板結,播後5~7天出苗,出苗後及時去掉蓋草。

  (2)育苗移栽:在雨季較晚的地區,可在3~4月用打孔塑料裝腐殖質土育苗、集中管理、雨季定植、定植時不能傷根。此法成活率高,生長旺盛,易渡過翌年春旱,保證全苗。

  (3)間作: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地力,防止土壤沖刷,抑止雜草滋生,幼齡期可間種黃豆、花生,成林後可間種蘿芙木。

  【栽培管理

  1、間苗:直播出苗後20天左右,當苗高約8厘米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每穴留4株健壯苗;苗高15厘米時,進行第2次間苗,每穴留2株。翌年雨水來臨時進行定苗,去弱留強保證全苗。

  2、中耕除草、施肥:兒茶是陽性樹種,忌蔭蔽,幼苗期應注意除草。並在行間挖坑,摻和過磷酸鈣和尿素作追肥,每株5千克左右,以適量為度。雨季初期,將除掉的雜草覆蓋植株根莖周圍,以利抗旱保苗。

  3、整枝、立支柱:兒茶主要利用莖稈心材,分枝不宜過多,否則影響產量,應將離地2m以下的分枝修剪,幼樹株頂下垂,應設支柱,使其直立生長。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目前發現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即腐霉菌,危害根、莖,以幼苗期為多,當苗密、蔭蔽度過大、過濕的環境易發生,受害莖很快干縮倒伏。防治方法:控制濕度,育苗地應通風露陽、排水良好,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用3:1石灰和草木灰撒於表土並噴1:1:200波爾多液。對未發病株可用500倍退菌特預防,5~7天噴1次,連續2~3次,噴藥時以莖稈為主,使藥物順流到基部。

  (2)蟲害:

  ①小地老虎:咬食未出苗的幼苗,多於4~5月間發生。白天潛伏,晚上出土危害。防治方法:毒餌誘殺,用炒香的米糠或麸皮,加上適當糖水和2%的敵百蟲,做成毒餌,撒於幼苗周圍。或用20%速天殺丁乳劑20克,對水75千克制成藥液,傍晚噴霧防治。

  ②粉介殼蟲:幼蟲體上被白色粉狀物,隨著蟲體長大,粉狀物增多。多聚集在枝權上吸取汁液為害。防治方法:發現時,用生石灰漿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刷塗權桿,植株根部撒石灰。同時用40%樂果 000倍液,連續噴至撲滅為止。

  【收獲與加工】兒茶種後管理比較好的,10年即可采收加工,一般需15年左右。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將株高12米以上,直徑30厘米左右適齡的樹砍倒,連根挖出。將兒茶樹削去粗皮,砍成厚薄均勻,長寬適度的薄片放入鍋內,然後加5倍水,用武火煮24小時,取汁過濾,濾液另存,再加5倍水煮12小時,取汁過濾,合並濾液置鍋內,用武火收至濃汁,減為文火,攪拌至糖漿狀,用木片挑起滴下成絲時取出,冷卻倒入特制的方格模型中,放陰處晾干。據實踐證明,刀砍的碎片,每100千克可熬10~12千克兒茶膏,刨木機刨成的刨花,每100千克可熬16~18千克。加工時宜采後者,煮的時間亦可減少。

  【藥材形狀】兒茶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無臭,味澀苦略回甜。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