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巴戟天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巴戟天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巴戟天為較常用中藥,具有補腎陽,壯筋骨,祛風除濕的功能。過去品種較混亂,直至近代考證始確認廣東產者茜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cinalis HOW.的根為正品巴戟。野生、家種均有;野生的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區。家種的主產廣東高要、德慶、五華、廣寧以及廣西憑祥、欽州等地。

  【生長環境】巴戟天生長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的南亞熱帶和北熱帶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紅壤和黃壤土。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巴戟天育苗地宜選擇靠近水源,土壤松厚,排水良好,坡度小的地方。在主產區多選用生荒地,以黃壤土或黑沙土為好。育苗地應提前幾個月開荒翻曬,促使風化。育苗前碎土整平作畦,畦高20~25厘米,寬1~1.5米,畦面中央略隆起,以利排水。可用火燒土或經漚制的磷肥作基肥,根據土壤肥力,掌握基肥用量。

  扦插育苗地:選擇海拔200~700米,坡向東或東南,坡度為20℃~40℃的稀疏林地段,或山頂有林覆蓋的中下坡向陽地種植,要求土層深厚、疏松的腐殖質土。開成寬50~80厘米,高40~50厘米的高畦,畦面開溝,以深30~50厘米,寬20厘米為宜。整地時注意適當保留樹木作蔭蔽物,以符合巴戟天生長需要。

  2、種植方法:

  (1)育苗:主要分種子育苗和扦插育苗兩種,以後者為主。此外,還有壓籐育苗和留根育苗,但主產區較少采用。

  種子育苗:巴戟天定植2或3年後開始開花結果。當果實由黃轉紅時采收,隨即將果實裝進塑料袋,扎緊袋口,發酵2~3天後將果肉漿洗淨,留下種子,稍晾干後,立即用濕沙拌勻保存。翌年驚蟄或春分時,將種子播於整好的苗床上。一般采用條播,下種後覆1.5厘米厚的細土,再蓋稻草。待苗長至20厘米左右,即可移植。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約為20千克鮮果的種子。

  扦插育苗:於每年春或秋季進行。選無病害的2或3年生粗壯籐根,截成長10~15厘米,具1~3個節的插條,並剪去1/2~1/3的葉片,幾十株或上百株捆為1把,將剪口處粘黃泥漿,然後按株行距5厘米排列於溝內,插穗113露出地面(有一個節),填土壓實,最後扦上遮陰物,蔭蔽度為80%。要求當日插完,當日噴定根水,當日遮陰以保證扦插成活。

  (2)定植:宜於春、秋移栽種植,以驚蟄至春分種植為好,最遲不超過清明。秋季以立秋至秋分前種植為宜。移苗定植要選擇陰天或雨天,氣溫在25℃左右時進行。巴戟天為多年生深根植物,定植時施足基肥,能促進植株生長和減少病害。基肥主要是采用上年秋季所燒的火土,5000~10000千克和過磷酸鈣100千克,也可另加10千克硫黃粉,以防治蟲害。定植起苗時勿傷根。超出的苗用泥漿沾根,並打頂,留地上3節,然後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定植,每穴1或2株,不可埋得過深。植後蓋上壓實並澆定根水。當日起苗,當日種完。

  定植後即在周圍插上30~40厘米的芒箕或其他遮陰物,以提高濕度,改良田間氣候,防止陽光直射。還可采用間種作物起蔭蔽作用。

  【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扦插後立即遮陰。蔭蔽度在80%左右,藥農謂之“育苗見天不見日”。對於實生苗也要給予適當遮陰。育苗3個月後,逐步減少蔭蔽度。遇低溫暴雨季節時,在苗地應搭弓形的塑料薄膜、防雨防寒。苗期要注意適當澆水。藥農謂之“巴戟苗愛水又怕水”。土壤干燥,種子發芽率低,扦插苗不發根,易死亡。土壤積水,易使苗株根部腐爛。在育苗澆好定植水後,宜繼續保持土壤濕潤。植株高15厘米左右時,視長勢施肥,如果長勢不良,可稀施0.1%尿素或1%尿水。

  為促進巴戟天分枝多,枝條粗壯,須根發達,縮短育苗期,在苗高30厘米左右,去掉籐條頂端。育苗10~12個月可移栽。

  2、定植後管理和施肥:定植後1個月內應查苗、補種,2個月內適當澆水或灌水。為防止地溫過高灼傷巴戟天莖基,以減少病菌的侵入,可除掉深根大草叢,保留淺根小草,但夏季忌鋤草。如果植株長勢不良,應適當追肥,廣東產區於春季施1:3的石灰與草木灰混合肥,每667平方米2000~2500千克;秋季施腐熟的土雜肥,磷粉混合肥,每667平方米約1500千克;忌施純化肥。施肥以遠離莖穴或開淺溝施入為宜。每年結合種苗培育剪去較長的籐蔓,除去病株,除留種者外,摘去其余植株的花序,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根的生長。

  3、防治病蟲害:

  (1)病害:

  ①莖基腐病:分布最廣,發生最嚴重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巴戟天莖基、根部、種子都可能感染,病菌的寄生性較強,在巴戟天各個生育階段均可發生。多在種植後2~3年的植株上大量發生。始發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氣溫上升到15℃以上),4月上旬~5月中旬進入普發期,5月中旬~10月下旬出現兩個高峰期。防治方法:選擇與野生巴戟天相似的生態環境進行種植,以隔年的火燒土和過磷酸鈣做基肥,不可追施氮肥。為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不宜中耕松土,最好是春秋季拔草,夏季用草遮陰,以降低地面濕度,保護根莖皮層不受損傷。多雨季節,應及時排除積水。發病嚴重病株應拔除燒毀並消毒病穴。在病害始發期,可用60%多菌靈800倍液噴射莖基部或澆灌1次;在病害高峰期再進行2~3次。施用1:1陰陽灰(草木灰與石灰),或者硫黃粉(每株1~1.5g)防治莖基腐病,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②紫紋羽病:在局部地區造成嚴重危害。受害病根表面呈紫色,當被深紫色短絨狀菌絲體包圍時,皮層即腐爛,極易剝落;木質部初呈黃褐色,濕腐。該病是由紫紋羽卷擔子菌引起的。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絲體和菌核潛伏於土壤內。土壤潮濕或排水不良有利於

  病原菌的滋生。防治方法:引種健康苗木,栽植地注意排水,促進巴戟天健壯生長。發現病株及時挖出並燒毀;病株周圍土壤用20%石灰水或2.5%硫酸铵澆灌消毒。對新墾地要清除樹根和枯枝落葉等雜物。

  ③煤煙病:由真菌中的子囊菌綱座囊菌目煤煙菌所引起。病菌的菌絲、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都能越冬,成為下一年初浸染的來源。主要危害葉和嫩枝,在病株上形成黑色霉層,似煤煙。嚴重時葉片和嫩枝表面滿覆黑色煤煙狀物,妨礙正常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整株枯萎。其發生與蚜蟲、介殼蟲、木虱等為害有密切關系,害蟲越多,病情越嚴重。所以,應及時消滅害蟲。發病後可用0.1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代森铵800~1000倍液噴霧。

  (2)蟲害:

  ①蛴螬(金龜子幼蟲)和大蟋蟀(俗稱土猴):都是常見的地下害蟲。防治方法:用90%以上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灌土;用90%敵百蟲50克加餌料0.5千克(先把米糠或麥麸炒香,後加入敵百蟲拌勻)制成毒餌,最好是經數天雨後初晴的傍晚放洞口2粒;用松針、菜葉或筍皮蘸少許花生油,粘上殺蟲劑插入洞口,使害蟲食用中毒死亡。

  ②介殼蟲、粉虱、蚜蟲和紅蜘蛛:均為害葉部。介殼蟲和粉虱可在幼齡期用40%樂果乳劑0.5千克,煤油0.1千克和水750千克混合液或0.2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殺,7~10天1次,連續2~3次。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灑殺滅。紅蜘蛛可用25%殺蟲脒劑500~1000倍液或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每7天1次,連續數次。

  ③巴戟天根結線蟲病:發病較為普遍,危害較緩慢。植株受害後生長不良,地上部分逐漸凋萎甚至枯死。根部受害後,主根和側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圓形瘤狀物,切開後可見白色粉狀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梨形的雌性成蟲。病原線蟲綱的根結線蟲在根內或土壤內越冬,浸染根部幼嫩組織,尤其是根尖。主要是通過種苗、肥料、農具和水傳播。巴戟天為深根作物,若用藥劑防治根結線蟲病,難度大,成本高而收效微。防治方法:主要是杜絕浸染來源,認真選地,育苗以選擇生荒地或前作物是水稻地為好;種植地宜選擇具有較好肥力的紅壤或黃礦壤的生荒地。加強苗木檢疫,淘汰病苗,以阻止傳播為害。

  【收獲與加工】巴戟天野生、家種均有。家種的一般以種植5~7年後采挖為宜。采收時間以秋、冬季為好。挖取後隨即洗淨泥土,除去須根及蘆頭,放在陽光下曬至六七成千時,用木槌輕輕打扁(須注意勿將巴戟天打爛或使皮肉破裂),再行曬干,然後將粗根切成9~13厘米長,中細根條切成6~7厘米長,即成商品。

  【藥材形狀】巴戟天根呈扁圓柱形或圓柱形,稍彎曲,具縱皺及深陷橫紋;有的溢縮或外橫向斷裂露出木部,形成連珠狀或節結狀,長短不一,直徑0.5~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褐色,有的微帶紫色。質堅韌,折斷面皮部厚0.5~0.8厘米,紫褐色或帶藍紫褐色,木部齒輪狀,圓柱形,堅韌,黃白色。味甘微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