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煎藥前的四大准備工作

煎藥前的四大准備工作

煎藥前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本文就是關於煎藥前的四大准備工作的介紹,希望能幫您更好煎好中藥,請往下看:

1.清洗:

中草藥大都是生藥,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藥有些髒,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藥療效。

2.器具:

煎藥器具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份發生化學反應,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小,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鍋孔隙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鹼的性能,可以避免與中藥成份發生反應,大量制備時多選用。

3.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藥物倒入藥鍋內攤平,然後加常溫水--室溫水浸泡60分鐘,輕壓藥材時水高出藥平面約2厘米。以藥材浸透為原則。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冬季可以長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藥絕對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采用經過淨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藥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藥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藥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後,將藥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藥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鐘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可以多放一點水。

通過以上煎藥前的四大准備工作的介紹,相信您可以更好的做好煎藥前的准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住中藥的藥效得到最大的發揮。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