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麻杏石甘湯的臨床運用!

麻杏石甘湯的臨床運用!

麻杏石甘湯主要使用基本依據是:發熱咳喘,苔薄黃,脈數。苔薄黃反映了以咳喘為主,痰的因素不是使用這個方的基本根據,臨床上治療外感風寒,邪熱壅肺證。

一般來講,如果痰多,咳喘痰多,黃痰,甚至於難以咳出,像這個方,它清化痰熱,作用非常小,既使有石膏和麻黃同用,一清一肅,但清化痰熱還必須要配其它的藥,或者另擇新方。在使用當中有汗,或無汗這兩種階段,調整方中的藥量,有汗無汗都可以用。歷史上對這個討論當中也爭議過,張仲景說麻杏石甘湯的主治,〝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柯伯說,這是印書印錯了,應該是〝不汗出而喘,大熱者〞,當然這也是他一個看法,所以究竟有汗沒汗,歷來討論爭論也挺多,應該說無汗階段是表證還明顯的階段,外邪在入裡化熱,形成痰熱壅肺的過程當中,表現還比較明顯地存在,這個時候呢,寒邪束表可以無汗,隨著入裡,內熱迫津外洩,造成有汗。隨著發熱的升高,汗還可以較多,盡管由於多少有點外邪情況下,可以汗出不暢,或者內熱阻滯氣機,在迫津外洩的過程當中,也有這種雖然汗出,身體不舒服,汗出不暢,有這個特點,所以辨證要點涉及到運用的一般情況了。那麼有汗無汗根據肺熱的程度多少,調整麻黃石膏的用量比例。同時現代使用,應該說是多數情況下,不是以有沒有表證做為依據,以發熱咳喘做為主要依據。因為一些方子經過傷寒到現代,一千八百年運用,大家習慣了,運用它的側重點上可以有發展有變化。我們方劑學呢,它既要講到原方的當時治療情況,也更要反應後來,後世直到現在普遍運用的情況。

在使用當中呢,當然這個風寒咳嗽,從整體的證候來說,風寒比較突出。熱像不明顯這個方是不適合的,因為石膏量大。另一方面,痰熱明顯的,甚至痰熱多的,這個方都不適合。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