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吳茱萸的鑒別方法

吳茱萸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吳茱萸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將近成熟果實。吳,指古代吳國故地,在今長江下游一帶。陳藏器釋其名曰:“茱萸南北總有,入藥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

  【藥材歷史考證】吳茱萸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拾遺》雲:“茱萸,南北總有,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兩處俱堪人食。苦充藥用,要取吳者。……其口拆者是曬干,口不拆者是陰干。”《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江、浙、蜀、漢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紫色。三月開花,紅紫色。七月八月結實,似椒子,嫩時微黃,至成熟時則深紫。九月九日采,陰干。”並附有“越州吳茱萸”圖。李時珍曰:“茱萸枝柔而肥,葉長而皺。其實結於梢頭,累累成簇而無核,與椒不同。一種粒大,一種粒小,小者入藥為勝。”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吳茱萸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

  1.吳茱萸: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皮青灰褐色;幼枝、葉軸及花軸均被銹色絨毛。葉對生,一回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5~9片,小葉彼此靠攏,小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5.5~15cm,寬3~7cm,先端驟狹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廣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側脈不明顯,兩面均被淡黃褐色長柔毛,脈上尤多,有明顯的油腺點。花小,單性,雌雄異株,密集成頂生的聚傘狀圓錐花序;花序軸粗壯,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苞片2,對生,葉狀;萼片5,廣卵形;花瓣5,黃白色;雄花具5雄蕊,花絲粗短,被毛,花藥基著,橢圓形;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較雄花的花瓣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長圓形,心皮通常5,花後增寬成扁圓形,有粗大的油腺點,花柱短粗,柱頭先端4~5裂。蒴果扁球形,成熟時裂開成5個果瓣,呈蓇葖果狀,紫紅色,表面有粗大的油腺點,每分果有種子1粒,黑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石虎與吳茱萸主要區別特征: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小葉3~11片,葉片較狹,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各小葉片相距較疏遠,側脈較明顯,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脈上最密,油腺點粗大。花序軸常被淡黃色或無色的長柔毛。成熟果序較稀疏。種子帶藍紫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3.疏毛吳茱萸與以上二者主要區別特征:小枝被黃銹色或絲光質的疏長毛。葉軸被長柔毛。小葉5~11片,葉形變化較大,長圓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表面中脈略被疏短毛,背面脈上被短柔毛,側脈清晰,油腺點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鑒定】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褐色。非腺毛2~6細胞,長140~350um,壁疣明顯,有的胞腔內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腺毛頭部7~14細胞,橢圓形,常含黃棕色內含物;柄2~5細胞。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10~25um;偶有方晶。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直徑35~70um,胞腔大。油室碎片有時可見,淡黃色。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0.5g,加鹽酸溶液(1→100)10ml,用力振搖數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振搖後,生成黃白色沉澱;另取濾液1ml,緩緩加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2m1,置水浴上加熱,兩液接界處生成紅褐色環狀帶。

  【商品規格

  1.大粒

  統貨:干貨。呈五稜扁球形。表面黑褐色,粗糙,有瘤狀突起或凹陷的油點。頂端具五瓣,多裂口。氣芳香濃郁,味辛辣。無枝梗、雜質、霉變。

  2.小粒

  統貨:干貨。果實呈圓球形,裂瓣不明顯,多閉口,飽滿。表面綠色或灰綠色。香氣較淡,味辛辣。無枝梗、雜質、霉變。

  【生境分布】吳茱萸生於低海拔向陽疏林下或林緣曠地。在長江以南各省區常種於庭園或屋旁;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福建、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石虎生於山坡草叢中;分布於湖北、湖南、廣西、浙江、江西、貴州、四川等省區。疏毛吳茱萸生於村邊路旁或山坡草叢中;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江西、貴州等省區。

  【采集加工】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干或低溫干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飲片炮制

  1.吳茱萸:除去雜質。

  2.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悶潤吸盡後,炒至微干,取出,曬干。每100kg吳茱萸,用甘草6kg。

  【性能功用】辛、苦,熱;有小毒。歸肝經脾經胃經腎經。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洩瀉。外治口瘡;高血壓症。內服:1.5~4.5g,水煎服。外用:適量。本品辛熱燥烈,易損氣動火,不宜多服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附注

  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

  2.關於吳茱萸的商品規格:分大粒、小粒兩種。大粒者系吳茱萸的果實;小粒者多為石虎及疏毛吳茱萸的果實。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