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半枝蓮的鑒別方法

半枝蓮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半枝蓮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本植物總狀花序上的花偏向花枝一側而生,呈半枝狀,其治蛇傷功效又與半邊蓮相似,故名半邊蓮。

  【藥材歷史考證】半枝蓮一名,最早見載於《外科正宗》,用於治療毒蛇傷人。《本草綱目拾遺》引蔣儀《藥鏡拾遺賦》曰:“半枝蓮解蛇傷之仙草。”但無形態描述。根據以上文獻所述功效考證,與半邊蓮相符。本品現在仍為治療毒蛇咬傷之要藥。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直立草本。莖四稜形,高12~55cm。葉交互對生,有短柄;葉片三角狀卵圓形至披針形,長13~32mm,寬5~14mm,先端略鈍,基部截形,邊緣具疏鈍齒,上面橄榄綠色,下面淡綠色,有時帶紫色。花單生於葉腋內,苞葉下部者似葉,但較小,上部者更變小,長2~4. 5mm,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全緣;花萼二唇形,紫色,上唇背部附有盾片,高約Imm,果時增大;花冠紫藍色,長9~13mm,冠筒基部囊狀,向上漸寬;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狀,下唇中裂片梯形;雄蕊4,2強,花絲扁平;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柱頭2裂;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堅果褐色,扁球形,具小疣狀突起。花果期5~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藥材顯微鑒定】葉表面觀:表皮細胞長多角形,垂周壁波狀彎曲,上表皮細胞較大,有的細胞含橙皮苷結晶,以氣孔周圍為多見;氣孔直軸式,非腺毛1~4細胞,壁具疣狀突起,基部細胞有放射狀紋理。腺鱗較多,頭部類圓形,4~10余細胞,直徑25~47μm,形大者類圓形或橢圓形,有的邊緣凹凸,由數十個細胞組成,直徑140~266μm。另有小腺毛,頭部類圓形,1~2細胞,直徑約28μm,柄短,單細胞。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10g,加7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半小時,趁熱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濃鹽酸數滴,漸顯绯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上項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2滴,溶液顯墨綠色。(檢查酚類)

  3.取上述濾液4ml,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5%鹽酸5ml,攪拌溶解,濾過。濾液分置3支試管,內分別加碘化铋鉀試液、碘化汞鉀試液、硅鎢酸試液各1~2滴,各試管均產生沉澱。(檢查生物鹼)

  【生境分布】生於水田邊、溪邊或濕潤草地上。分布於河北、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洗淨,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

  【性能功用】辛、苦,寒。歸肺經肝經腎經。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內服:15~30g,鮮品30~60g;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