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苦楝皮的鑒別方法

苦楝皮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苦楝皮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樹皮及根皮。因其樹皮及根皮味極苦,故名苦楝皮。

  【藥材歷史考證】楝實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謂楝根有“療蛔蟲,利大腸”的功效。楝皮的始載本草為《日華子本草》。李時珍曰:“楝長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椽。其子正如圓棗,以川中者為良。”《本草綱目》附方中收載有以“苦楝根白皮”、“楝木皮”為主藥治療蛔蟲病的藥方。根據以上本草所載考證,與現今藥用苦楝皮及其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

  1.川楝:參見川楝子“植物形態鑒定”項。

  2.楝與川楝主要區別特征:小葉邊緣通常有鈍圓齒,子房4~5室,核果長1.2~2cm,直徑1~1.5cm。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規則板片狀、槽狀或半卷筒狀,長寬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織的縱皺紋及點狀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氣微,味苦。任取本品一段,用手折疊揉搓,可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每層薄片有極細的網紋。

  【藥材顯微鑒定】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其內側可見射線及頹廢篩管群;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韌皮部韌皮射線波狀彎曲,寬3~5列細胞;韌皮纖維排列成多層斷續的環層,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方晶。粉末特征:紅棕色。①纖維甚長,直徑15~27um,壁極厚,木化,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厚約至14um,方晶正立方形或多面形,直徑13~29um。②木化韌皮薄壁細胞常緊附纖維束旁,類長方形、長條形或類圓形,長43~130um,直徑15~37um,壁稍厚,微木化,具稀疏紋孔。此外,有木栓組織碎片,有的含紅棕色物,澱粉粒單粒直徑約至13um,稀有簇晶。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1g,加乙醇10ml,浸漬2小時,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1m1,揮干後,滴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數滴,顯紅色;另取濾液1ml,置試管中,揮干後,加醋酐1ml,攪拌,沿管壁加硫酸數滴,醋酐層顯綠色,硫酸層顯紅色至紫紅色。

  【生境分布】川楝:參見川楝子“生境分布”項。楝:生於山坡、路旁、田野,野生或栽培;分布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剝取,曬干;或除去粗皮,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絲,干燥。

  【性能功用】苦,寒,有毒。歸肝經脾經胃經。驅蟲療癬。用於蛔蟲病,蛲蟲病,蟲積腹痛;外用疥癬瘙癢。內服:4.5~9g,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用豬脂調敷患處。本品有一定的毒性,體虛及肝炎、腎炎患者不宜服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防潮。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