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煎服法有多種多樣,它是要據病情和醫生用藥的藥性決定,煎服的方法恰當與否與藥效的發揮和療效是有一定關系。特別是一些特殊中藥的煎服。下面介紹幾種特殊中藥的煎服方法。1、先煎:介殼、礦石類藥,如龜板、鱉甲、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蛎、磁石、生石膏等,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同煎。對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的藥
中醫認為白茅根性寒,味甘。歸肺、胃、小腸經。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作用。具體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如下:1. 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哕,肺熱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熱,故適用於上述諸症,常作輔助藥應用。又在麻疹出疹期與恢復期,均可用茅根煎湯作飲料,取它清熱生津的功效。2. 用於血熱妄行、吐衄尿血等症。該品有涼血止血作用,治血熱妄行之症,可以單用,也可
近年來,吃中藥膏方成了一種流行的進補方法。把中醫師開好的藥方做成膏方,既能增加滋補功效,還攜帶方便。不過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在秋季有內火偏盛、肺氣失降的“秋燥”現象,此時不宜吃溫補類膏方,否則加重症狀。中醫認為,服用中藥膏方立冬開始最佳。進補溫補類膏方的最佳時期是從立冬到立春之間的3個月。北方地區冬季來得早,一般可以從立冬開始
中醫認為杜仲具有降血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氣的功效。具體杜仲的功效與作用請往下看:1.杜仲治療肝腎虧虛:證見眩暈、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多見於高血壓病、眩暈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慢性腎髒疾病、脊髓灰質炎等。2.杜仲治療腎氣不固:證見尿頻或尿有余瀝、陰下濕癢、陽痿、孕婦體弱、胎動不安或腰墜痛等。多見於慢性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礙、不育症、先兆流產或習
中醫認為杜仲味甘,性溫。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杜仲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4~6月剝取,刮去粗皮,經堆置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干,切塊或絲,鹽水炒用。具體杜仲的功效及食用方法如下:杜仲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鎮靜、鎮痛和利尿作用;有一定強心作用;能使子宮自主收縮減弱,對子宮收縮藥有拮抗作用;有較好的降壓作用,能減少膽固醇有吸
1、板藍根只適用於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熱性疾病的治療,風寒感冒、體虛感冒和其他類型感冒不宜使用2、板藍根屬寒涼之品,雖無中毒的報道,但長期大量服用亦會有不良反應,尤其是年老體虛者,素體陽虛又過服寒涼,可出現口淡、疲乏等表現。3、人在健康狀態下服用板藍根過多會傷及脾胃,反而容易引發其他疾病。4、如果體質偏虛寒的人多喝板藍根沖劑,就會因其苦寒傷胃,帶
⑴酒熟地黃:取淨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炖藥罐內,密閉,隔水加熱炖透,或置適宜容器內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干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於滋陰補血。⑵蒸熟地黃:取淨生地黃,置木甄、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黃用於滋陰補血,益精
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髒,利耳目、黑須發、通血脈",確系祛病延年之佳品。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用:清熱滋陰,涼血止血,養陰
藿香正氣水是我們日常生活經用到的一個中藥。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所以,一般多用它治療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導致的霍亂吐瀉、發熱惡寒、頭痛身重、胸膈滿悶及脘腹疼痛等症。下面介紹藿香正氣水的幾種非常規用法。 濕疹 每日用溫水清洗患處後,直接用藿香正氣水外塗患處,每天3~5次,連用3~5天。 頭癬、手足癬、灰指甲 現代醫學認為皮膚癬、灰指甲由皮膚
處方中,經常看到藥名前後標有炒、炙、先煎、後下等。如果不了解這些詞而隨便煎煎了事,可能會降低其藥效,因此了解中藥處方的專用詞是配合醫生治療、保證療效的必要選擇。 寫在中藥處方藥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生:指此中藥可直接使用。 炒:指某種藥經過清炒或加固體佐料炒到一定程度。 炙:指藥物加液體輔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療效、使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生活中我們對於服藥是否是空腹服用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通常我們都覺得只有西藥才會講究是飯前或者是飯後服用,其實有些中藥的服用也是有這個講究的。中藥的講究有時比西醫更嚴謹,所以一定要對症下藥,因時服藥。中藥湯劑服用時間會影響藥物的療效,選擇合適的時間服藥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藥物需空腹服用。空腹服用的藥物要求在飯前至少一小時服用,並且盡量在早上空腹時服用,
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服藥時有一個習慣,往往吃完藥以後會喝很多的水,覺得這樣更舒服,對藥效也好。其實這種習慣不完全正確的,有些藥服完以後喝大量的水會影響藥的濃度,大大降低藥的療效。一般而言,在服用平喘藥、雙膦酸鹽、抗痛風藥、排尿結石藥、磺胺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藥物時,應該多喝水。但是,並不是所有藥服用時都需要多喝水。有些藥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時不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吃藥過敏反應,或者是有人服藥後有不舒服的反應,這些都是用藥的不當所引起的,合理的用藥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用藥的常識,供大家在生活中參考。說清楚 講明白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清楚:患者的症狀、正在服用的藥品、曾對哪些食物、藥品、物質(像花、草、精油、動物皮毛等等)過敏;說明是否懷孕或正在哺乳;說明是否正打算懷孕等
中藥很多病人都吃過,但是煎中藥不是所有人都煎過的,而且煎中藥也是很有講究,如果煎藥方法不對會影響藥的療效,而且有的特殊的藥有特殊的煎法。比如有的人煎藥直接拿熱水煎,這樣是不正確的做法,不利於中藥中有效的成分煎出來,影響療效。以下為此向您介紹一些煎中藥的知識,供大家在生活參考借鑒。一、煎藥器具的選用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
板藍根就我們感冒時常吃的一種藥,通常在感冒前吃的效果最好。冬季因為氣溫低,早晚溫差大,是感冒的多發季節。所以很多人在家裡常備一些板藍根用來防治感冒,但是板藍根治感冒也有一定的講究,通常不宜超過三天。板藍根占冬季中成藥銷量三成近日有媒體報道了部分藥廠的板藍根顆粒停產的消息,經記者市場調查,板藍根在各大藥店並未斷貨,而且銷勢良好,領先藥業和老百姓大藥房
枸杞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吃的一種作料,它屬溫熱,治肝腎陰虧,益精明目,枸杞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名貴的藥材和滋補品。生活中有很多疾病經常吃枸杞可以有效緩解或治愈,特別是對*亞健康狀態有一定的療效。下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據《神農本草經》記載:久服枸杞能強筋骨。《藥性賦》中指出:枸杞擅長補益精氣。我國歷代的醫學家、養生家都很重視枸杞。《本草綱目》載有枸杞治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一種現象,家裡人不論大病小病都想著輸液,覺得輸液效果好,治愈的快,其實輸液給*帶來的副作用更大。在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後給藥方式;而在中國,輸液簡直成為一種就醫文化,好像不輸液就治不了病。比如輸液致病人的不良反應比服用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更大,有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固然,靜脈輸液的確有其優勢。
我們都知道*是離不開水的,生活中我們吃藥的時候更是如此,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藥需要多喝水,有些藥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時不僅不能多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否則會降低藥效,失去治療作用。但有的藥就必須多喝水,比如在服用平喘藥、雙膦酸鹽、抗痛風藥、排尿結石藥、磺胺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藥物時,應該多喝水。下面給大家著重介紹服用三種藥時必須多喝水。 抗生素:
生活中我們家裡會經常備一下常用藥放在家裡,以備生病的時候自己用藥。但是自己家庭用藥一定要多加注意,要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不可隨意亂用藥。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生活中家庭用藥的誤區,在家裡自己用藥的時候一定要謹慎用藥。 陷阱一:感冒“多藥齊下”見效快 有些人為了感冒好得快,干脆幾種感冒藥一起吃,似乎是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專家
現代生活忙忙碌碌,有慢性病的患者經常會忘記吃藥,尤其是中藥湯劑。如果有了這樣的問題,慢性病很難治愈,中醫建議,早餐吃中藥湯劑喝點粥。最好按時吃。早上喝的藥,最好不要推遲到午後。無論是湯劑還是口服藥都應按時吃,這樣才能保證藥效。但很多人工作一忙起來,就會忘記吃藥,這時可以適當推遲服藥時間,但不能太晚。本來應該早飯後就吃的藥,可不能等到中午再吃,這樣不
喝中藥時不能吃什麼?中醫提醒大家,喝中藥時一定要注意忌口,否則會影響其藥效。溫補中藥忌白蘿卜。人參是補氣的,而蘿卜是行氣、降氣、破氣的,如果蘿卜和人參同時吃,可能會削弱人參的補氣功效。其他的溫補類藥物,如西洋參、黨參、黃芪、何首烏、熟地等,都與人參具有類似的功效,不適合與蘿卜同服。無論生的還是熟的,蘿卜都有行氣的作用,要注意避免與補藥合用。此外,具
很多人有時候會覺得吃藥效果不大,於是就加大藥量,其實有時候吃藥沒有效果,可能是吃藥時又了些影響藥效的東西,比如以下這些調料會影響藥效。油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羊油、雞油等,攝取後會增加體內脂肪的存貯,降低某些降脂藥物的功效。如服用降脂藥物,則不要食用動物性脂肪,盡可能吃植物油。此外,大量食用動、植物油時,不宜服用鐵劑(如硫酸亞鐵、富馬酸鐵等)。因為油脂
中藥煎煮是否得當是影響中藥療效的很重要一方面,現在醫院的代煎效果就不是很好,還是自己煎煮好,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因為砂鍋受熱均勻,而且不會使中藥的有效成分起化學變化,也可用搪瓷器皿或鋁制品,但忌用鐵鍋。煎中藥時,要掌握好時間.水量和火候。煎煮的時間和水量因藥物性質不同而異,清熱解表藥煎煮有時間不宜過長,煮沸後10-20分鐘即可,故水量要放得少些,只
某些中藥因質地的原因,煎法比較特殊,若不正確操作會影響藥效的發揮,需加以注意。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後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後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先煎:介殼類和礦物類藥物,如龍骨、牡蛎等,應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放其他藥物。後下:氣味芳香的藥物宜後下,即在其他藥
前些日子腿疼,中醫大夫說是著涼引起的,給我開了幾幅驅寒的中藥,我覺得在醫院煎中藥藥效不如自己煎藥的效果好,就拿回家自己煎了。跟大家分享一下煎中藥要注意的事項浸泡中藥:用涼開水而非自來水浸泡中藥最好用涼開水,而不是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會與藥材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中藥的浸泡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藥物中如果含有較多的葉、花、草,浸
平時我們難免會有個病啥的,你知道麼?並不是吃藥了就會達到藥效,生病吃藥的服用時間也是非常講究的,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服下合適的藥才會達到最佳效果,特別是中藥更講究擇時服用。為什麼要擇時服藥?中藥向來在服用時間上頗有講究。古代中醫理論認為,入夜後,*陽氣收斂、心神入捨,此時若服用補陽或發汗類藥物,必然會擾亂*的生物節律,產生種種不良影響。而養陰或沉降類中
柚子是人們喜愛的健康食品,但是中醫卻指出,服藥期間最好不要吃柚子。理由如下:在*的小腸內有一種酶,它能催化多種藥物代謝,而柚子裡的某些成分會干擾這種酶的作用,影響藥物的吸收。這種影響不盡相同,它會促使有些藥物的吸收增強,也可能減弱一些藥物的療效。比如,在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類降脂藥時,飲用大量柚子汁,會促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增加肝
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一包包中藥,不能簡單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還需要注意一些原則、方法和條件。一般說來,煎中藥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用具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歸脾、胃經。味苦、甘而性溫。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正如《醫學啟源》記載白術“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神農本草經》記載白術“氣味甘溫,無毒,治風寒濕痺
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系。下面教大家正確煎煮中藥的十二個要點。一、煎藥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准。二、煎藥用具的選擇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