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咳嗽的中醫用藥

咳嗽的中醫用藥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主要症狀之一,從中醫角度來看,不外乎外感性咳嗽和內傷性咳嗽,前者多為急性咳嗽,後者多為慢性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主要症狀之一,從中醫角度來看,不外乎外感性咳嗽和內傷性咳嗽,前者多為急性咳嗽,後者多為慢性咳嗽。

  外感性咳嗽是由“外邪”侵襲肌表,即病毒感染侵襲上呼吸道,使肺衛受感,肺氣不得宣暢所致。一般外感性咳嗽病程較短,少則1~2日,最多1~2周,如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施治,可在1~2日起效,2~3日而愈,體質恢復較快。

  內傷性咳嗽病因非常復雜,往往是一個慢性過程,也常常由於外邪所致急性發作,此時外邪可能是一種誘因。古醫者說:“五髒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由於病因不同,臨床診治除中醫“四診”診斷,同時,應該通過現代醫學手段(病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測)診斷,對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也要由中醫、現代醫學手段診斷,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取得預期結果。對於咳嗽,患者不可隨意購買藥物自服,應及時去醫院請醫師診治,以免贻誤時機。

  各種內傷咳嗽在發病的過程中亦皆有咳嗽表現,應采取不同對策。現僅介紹外感性咳嗽的辨證施治。

  1.風寒咳嗽:氣候改變時,尤其季節交替之際,容易外感風寒,發熱或不發熱,咳嗽,痰液清稀,兼有鼻塞流涕,頭疼,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都是風寒犯肺的表現。其因在肺氣不能宣暢,風寒傷於皮毛外束膚腠,其邪在表。

  治法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可選用金佛草散:金佛草(其花叫旋復花)12~15克、前胡12~15克、荊芥10~12克、細辛3克、半夏10~12克、雲苓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6枚。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風熱咳嗽:身熱體溫偏高或不高,咳嗽,咯痰,痰多黃色,難以咯出,口渴欲飲,咽疼咽癢,頭疼,乏力,脈浮數(編者注:輕輕一按就感覺到脈跳,且每分鐘超過90次,即為浮數脈),舌紅,舌苔薄黃,此為風熱咳嗽的表現。其因在風熱襲肺,肺失清肅,熱熬津液為痰,口渴咽疼為肺熱耗津,風熱主疏洩故而有汗,苔黃為肺熱在表。

  治法應疏風解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可用桑菊飲或銀翹散(編者注:這2種藥,藥店均有成藥供應)。

  桑菊飲:杏仁6~10克、連翹6~10克、薄荷6~10克(後下)、桑葉10~12克、菊花10~12克、桔梗10~15克、甘草6~12克。

  銀翹散:銀花10~20克、連翹10~15克、苦桔梗10~12克、薄荷10~15克(後下)、淡竹葉10~12克、生甘草6~10克、荊芥穗10~12克、淡豆豉10~12克、牛蒡子10~15克。

  以上二方可選一。如不方便煲藥,可選購成藥;若有條件煲藥,最好服湯藥。

  在運用以上所舉方藥時均需注意以下幾點:

  1.咳嗽甚重者在每方中加前胡15克、浙貝20克、冬花15克、枇杷葉15克(前述藥方中已有者不用加,下同)。

  2.如痰多,加陳皮12~15克、半夏10~12克、膽星10克。

  3.發熱體溫高者,加板藍根30克、柴胡15克。

  4.口干咽燥者,可加百合12克、麥冬15克、北沙參15克。

  5.外寒內熱者,酌情加麻黃3~6克、杏仁10~12克、生石膏20~30克。

  6.有氣短氣喘者,加麻黃6~10克、厚樸10克。

  由於氣候的變遷,現代社會中,風熱外感咳嗽多於風寒外感咳嗽,即使冬季風熱外感咳嗽也較多,在辨證時需加以注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