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夜間盜汗常用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夜間盜汗常用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夜間盜汗往往代表著身體出現了疾病,需要及時的進行調理,這樣才能夠避免更嚴重後果的發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預防是最重要的,但是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慌張,有很多的偏方都可以緩解這種情況。那麼,生活中常用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1、用經過霜後的桑葉,浮麥(淘洗小麥浮在水上的麥粒)各適量,不要太多,用水浸泡兩小時左右,再用慢火煎好,適當溫度後服用,一日兩次,一天一煎。一般情況下三天就有效果。

2、取五倍子、龍骨各一份,區辰礦一份,放在一起研成細末,用涼開水調成糊狀,敷於肚臍眼中,再貼上傷濕止疼膏,每晚換一次,一般五次可愈。注意,傷濕止疼膏過敏者禁用。

盜汗也有輕重中

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 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盜汗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其中輕型和中型對身體損傷很小,不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但是重型盜汗,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損傷,時間久了,還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相“脫症”發展,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所以當出現盜汗情況時,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到預防,避免盜汗的發生。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