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佛手

佛手

佛手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佛手 foshou

  【別名】廣佛手、佛手果、五指柑、佛手柑、密羅柑。

  【英文名】Citri Sarcodactμlis Fructus。

  【藥用部位】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L.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實。

  【植物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略帶紫紅色,有短而硬的刺。單葉互生,革質,具透明油點;葉柄短,無翅,無關節;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為總狀花序;花萼杯狀,裂片三角形;花瓣內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數;子房橢圓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長圓形,頂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似指狀,其裂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數粒,卵形,先端尖,有時不完全發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產地分布】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分布於廣東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由綠開始變黃將成熟時采摘。晾數天,待大部分水分蒸發後,縱切成薄片,曬干或低溫干燥。

  【藥材性狀】類橢圓形或卵圓形薄片,常皺縮或卷曲。頂端稍寬,基部略窄,有的可見果梗痕。外皮黃綠色或橙黃色,有皺紋及油點。果肉淺黃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質硬而脆,受潮後柔韌。氣香,味微甜後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酸。歸肺經脾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舒肝理氣、和胃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陳佛手2~3錢,水煎飲,治痰氣咳嗽(《閩南民間草藥》)。

  【藥理研究】平喘;解痙;中樞抑制;增加心髒的冠脈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和減少腎上腺抗壞血酸耗竭;抗炎。醇提取物有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以及增加冠脈血流量和降壓作用。醇提取物對離體大鼠腸管有明顯抑制作用;且給貓靜脈注射有短時間抑制心髒和降壓作用;其檸檬油素具對豚鼠離體氣管有抗過敏作用。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黃酮、香豆精、多糖、橙皮苷、檸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葉木素、香葉木苷、白當歸素、5-甲氧基糠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有火,無氣滯症狀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面寒痛,胃氣痛:佛手柑,新瓦焙,為末(黃色)。燒酒送下,每服9克。(《滇南本草》)

  ②治食欲不振:佛手、枳殼生姜各3克,黃連l克。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③治肝胃氣痛:鮮佛手12~1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或佛手、延胡索各6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④治臌脹發腫:佛手120克,人中白90克。共為末。空腹白湯下。(《嶺南采藥錄》)

  ⑤治濕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克,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