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墨旱蓮的鑒別方法

墨旱蓮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墨旱蓮

  【藥材來源鑒定】 本品為菊科植物鳢腸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該植物為陸生(旱生)草本,其莖折斷後有漸變為墨色的汁液流出,似鳢魚的墨囊管(鳢腸)放出墨色汁液,其果序形似蓮房,故名墨旱蓮,又名鳢腸。習稱旱蓮草。

  【藥材歷史考證】本品又名鳢腸,其始載本草《新修本草》雲:“生下濕地。苗似旋覆,一名蓮子草,所在坑渠間有之。”《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種:一種葉似柳而光澤,莖似馬齒苋,高一二尺許,花細而白,其實若小蓮房。蘇恭雲苗似旋覆者是也。一種苗梗枯瘦,頗似蓮花而黃色,實亦作房而圓,南人謂之連翹者。二種摘其苗皆有汁出,須臾而黑,故多作烏髭發藥用之,俗謂之旱蓮子。三月八月采,陰干。亦謂之金陵草,見孫思邈《千金·;月令》。”由此可見,本品早在孫思邈《千金·;月令》已有藥用記載,原名金陵草。《本草綱目》曰:“鳢,烏魚也,其腸亦烏。此草柔莖,斷之有墨汁出,故名,俗呼墨菜是也。細實頗如蓮房狀,故得蓮名。”根據以上本草所述下濕地,莖斷之有墨汁出,實如蓮房狀者考證,與菊科植物鳢腸相符。至於《本草圖經》所載另一種苗梗枯瘦、頗似蓮花而黃色、實亦作房而圓者,應為金絲桃科植物湖南連翹,現又名紅旱蓮。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10~60cm。莖直立、斜升或平臥,通常自基部分枝,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斷流出的汁液數分鐘後即變為藍黑色。葉對生,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10cm,寬5~25mm,先端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有時僅波狀,兩面密被硬糙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6~8mm,有長2~4cm的細花序梗;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綠色,草質,5~6個排成2層,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稍短,背面及邊緣被白色短伏毛;外圍的雌花2層,舌狀,白色,長2~3mm;中央的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黃綠色,長約1.5mm,頂端4齒裂;花柱分枝鈍,有乳頭狀突起。瘦果暗褐色,長2.8mm,雌花的瘦果四稜形,兩性花的瘦果扁三角形,頂端截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全體被白色茸毛。莖呈圓柱形,有縱稜,直徑2~5mm;表面綠褐色或墨綠色。葉對生,近無柄,葉片皺縮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披針形,全緣或具淺齒,墨綠色。頭狀花序直徑2~6mm。瘦果橢圓形而扁,長2~3mm,棕色或淺褐色。氣微,味微鹹。

  取本品,浸水後,搓其莖葉,顯墨綠色。

  【藥材顯微鑒定】葉表面觀:非腺毛多為3細胞,長260~700)um,基部細胞稍膨大,中部細胞較長,壁增厚,有明顯疣狀突起,頂端細胞急尖而短,近三角形。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4個。

  【生境分布】生於河邊、田邊及路旁。分布於全國各地。

  【采集加工】花開時采割,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略洗,切段,曬干。

  【性能功用】甘、酸,寒。歸腎經肝經。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於牙齒松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內服:6~12g;外用:鮮品適量。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