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制何首烏30克,三七3克。 【食材】刺參150克,豬肚120克,綠竹筍75克,香菇2朵,紹酒15毫升,姜汁3毫升,糖2克,醬油1毫升,鹽3克,麻油1毫升,胡椒粉1克,植物油20毫升。 【做法】 步驟1:香菇洗淨,泡軟,去蒂,切半;制何首烏、三七稍沖洗後,置鍋中大火煮沸,改小火煎30分鐘,濾取藥湯備用;刺參去內髒洗淨,入沸水中煮2分鐘
【藥材】北芪20克。 【食材】枸杞20克,乳鴿1只。 【做法】 步驟1:乳鴿去毛、內髒,洗淨切塊;北芪、枸杞洗淨,潤透。 步驟2:乳鴿、北芪、枸杞放入炖盅,隔火炖熟即可。 【功效】適用於疖腫潰破期、局部腫痛減輕、逐漸變軟、中央之膿栓潰破脫出、流出膿液、局部形成潰瘍等症。 【食法】隔日一次,連用5日,飲湯食鴿肉。
【藥材】芸香草20克。 【食材】綠豆80克,紅糖10克。 【做法】 步驟1:芸香草洗淨;綠豆淘洗干淨。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下入綠豆、芸香草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煎煮至豆爛熟,加紅糖攪勻片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涼血。適用於瘡類,以及咽喉痛症。 【食法】一日內分2次服完。
【藥材】西瓜皮400克。 【食材】綠豆80克。 【做法】 步驟1:綠豆淘洗干淨;西瓜皮洗淨。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下入綠豆大火煮沸,放入西瓜皮,轉小火煎煮至豆爛熟,稍冷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適宜暑疖患者服用。 【食法】隨意飲用。
【藥材】金銀花10克,甘草3克,橘皮3克。 【食材】綠豆30克,紅豆20克。 【做法】 步驟1:金銀花、甘草、橘皮洗淨,潤透;綠豆、紅豆淘洗干淨。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下入金銀花、甘草、橘皮煎煮後濾渣取汁,下入綠豆、紅豆熬煮至豆熟即可。 【功效】清熱化毒。適用於疖腫化膿期。 【食法】吃豆飲湯,每天一劑,連用3~4日。
【藥材】馬齒苋400克,仙人掌50克。 【食材】白砂糖10克,醋10毫升,香油5毫升。 【做法】馬齒苋洗淨切段;仙人掌去刺、皮切絲,與馬齒苋一起入沸水中焯燙,加入白砂糖、醋、香油適量,拌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疔瘡患者食用。 【食法】佐餐食用。
【藥材】生苦瓜120克。 【食材】白砂糖40克,咖啡25克。 【做法】 步驟1:生苦瓜洗淨,搗爛如泥,加白砂糖搗勻。 步驟2:兩小時後將水濾出,兌入咖啡,沖入沸水攪拌,待冷服用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苦瓜苦寒,適宜疔瘡患者服用。 【食法】代茶飲用。
【藥材】銀花10克。 【食材】綠豆100克。 【做法】 步驟1:綠豆淘洗干淨;銀花洗淨。 步驟2:兩者共同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去銀花,涼涼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清暑止渴。適宜疔瘡疖癰各期患者均宜服用。 【食法】每日1~2次。
【藥材】肉桂5克。 【食材】雞肝200克,鹽2克,料酒10毫升。 【做法】 步驟1:肉桂洗淨,潤透;雞肝洗淨,切成片。 步驟2:將肉桂、雞肝一起放入炖盅內,加入鹽、料酒,把炖盅置入沸水鍋中,蓋上鍋蓋,隔水炖30分鐘至熟,揀去肉桂即可。 【功效】溫補腎陽、暖健脾胃。適宜陽痿、精虧血少、肝盛火起者食用。 【食法】飲湯吃肝。
【藥材】核桃10克,杜仲15克,首烏30克。 【食材】羊肉400克,玉米粒150克,紅棗5枚,生姜片5克,鹽3克,植物油少許。 【做法】 步驟1:核桃去殼,保留核桃衣;杜仲、首烏洗淨,潤透;紅棗洗淨,去核;羊肉洗淨,入沸水鍋中汆燙3分鐘,撈起。 步驟2:瓦煲置火上,入水適量,放入生姜片、杜仲、首烏、核桃、羊肉,大火煲沸後轉小火煲3小時,
【藥材】冬蟲夏草10克。 【食材】花膠100克,姜片3克,鹽2克。 【做法】 步驟1:花膠泡發,切塊;冬蟲夏草洗淨,潤透,冰糖打成碎屑。 步驟2:把冬蟲夏草、花膠、生姜片一齊放入炖盅內,小火隔水炖煮炖3小時,食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益精、滋養筋脈。適宜腎虛滑精、酸軟、身體虛弱者食用。 【食法】日常飲服。
【藥材】淨銀杏肉5克。 【食材】蘆筍200克,淨百合80克,鹽3克,味精2克,白砂糖5克,植物油10毫升,水澱粉20毫升。 【做法】 步驟1:蘆筍去老莖,洗淨,切長段,淨百合剝瓣,洗淨備用。 步驟2:鍋置火上,入水適量,燒沸後加下銀杏、蘆筍,加鹽,煮30秒,撈出瀝干。 步驟3:淨鍋置火上。入油燒至四成熱,下百合、蘆筍、銀杏,再加鹽、
【藥材】當歸2克,白參1根。 【食材】淨烏骨雞800克,淨甲魚500克,紅棗3枚,枸杞4克,生姜片、蔥段各10克,鹽5克,味精2克,白胡椒粉2克。 【做法】 步驟1:淨烏骨雞、甲魚宰殺後,處理干淨,一起入沸水鍋中,煮沸2分鐘,撇去浮沫,撈出。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放入烏骨雞、甲魚、生姜片、蔥段、紅棗、枸杞、人參、當歸,大火煮沸
【藥材】熟蟹肉、水發海參、韭菜末各40克。 【食材】冷水面400克,豬五花肉20。克,蝦肉80克,鴨脯肉120克,雞蛋3枚,熟植物油20克,香油10克,醬油10毫升,鹽6克,蔥末、姜束各10克,味精2克,鮮湯適量。 【做法】 步驟1:冷水面放案板上,上蓋擰干的濕潔布饧80分鐘。 步驟2:豬肉洗淨絞碎,放入盆內,加60毫升鮮湯、醬油,攪拌
【藥材】鮮黃玫瑰花120克。 【食材】糯米粉450克,白砂糖120克,青梅80克,椰絲20克。 【做法】 步驟1:青梅去核,加水適量,用攪拌機打成汁,放入糯米粉300克、白砂糖80克,揉勻成綠粉團;新鮮黃玫瑰花、糯米粉、白砂糖揉成黃粉團。 步驟2:綠粉團、黃粉團做成中黃外綠的糕,周圍撒上椰絲,上籠屜蒸20分鐘至熟即可。 【功效】疏肝
【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肉苁蓉、益智仁、茯苓、熟地、懷牛膝、芡實、棗各5克,肉桂1克,枸杞、菟絲子、白芍、山藥各8克,遠志、淫羊藿、杜仲、仙茅、補骨脂、澤瀉各3克,當歸6克。 【食材】鹿肉4000克,生姜50克,蔥白120克,胡椒3克,鹽50克。 【做法】 步驟1:藥材均洗淨,用淨紗布包扎,做成藥包;鹿肉用清水洗淨,剔去骨頭,刮掉筋膜,入
【藥材】佛手柑10克。 【食材】粳米80克,冰糖10克。 【做法】 步驟1:佛手柑洗淨後煎湯,去渣留汁備用。 步驟2:米洗淨,入鍋,加藥汁和冰糖,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理氣止痛。適用於年老胃弱、胸悶氣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反胃嗳氣等症。 【食法】早晚溫熱服食。
【藥材】栗子100克。 【食材】粳米80克。 【做法】 步驟1:栗子煮熟後去殼和皮,粳米淘淨。 步驟2:鍋加適量水,倒入粳米和栗子一起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補腎強筋。適用於脾虛氣弱所致的四肢無力、頭暈顫抖、食飲不下、洩瀉不利等症。 【食法】晨起空腹食用。
【藥材】雪蓮花2克。 【食材】活雞1200克,薏米80克,黨參3克,生姜、蔥白各5克,鹽3克。 【做法】 步驟1:黨參、雪蓮花洗淨,裝入紗布包,扎緊;薏米淘洗干淨,裝入另一只紗布包:生姜、蔥白,均洗淨拍破;活雞宰殺,去毛樁和內髒,汆燙後清水洗淨。 步驟2:放入砂鍋,加水和兩只紗布包,投入生姜和蔥白,大火燒沸,小火炖3小時。撈出雞肉,切塊
【藥材】山藥粉800克,豆粉100克。 【食材】面粉1500克,生姜3克,雞蛋5枚,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2克,植物油10毫升,蔥5克。 【做法】 步驟1:面粉、山藥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和水、鹽一起攪拌,揉成面團,擀薄,切成面條。 步驟2:鍋內加水,放入植物油、蔥、生姜,燒開,下面條煮熟,放入味精、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
【藥材】銀杏肉40克。 【食材】澳帶200克,蘆筍120克,胡蘿卜15克,鹽3克,味精1克,白砂糖5克,水澱粉20毫升,雞蛋1枚,植物油10毫升。 【做法】 步驟1:蘆筍、胡蘿卜洗淨後切成小丁;銀杏肉滑油備用;鍋加水燒開,加入胡蘿卜丁、蘆筍丁、銀杏肉煮30秒鐘撈出;澳帶洗清干淨,加鹽、味精、雞蛋清、水澱粉,攪拌,備用。 步驟2:鍋置火上
【藥材】發玉蘭片20克。 【食材】鹿肉400克,香菜2克,醬油5毫升,紹酒10毫升,鹽3克,白砂糖5克,味精1克,花椒水5毫升,蔥、生姜各3克,植物油15毫升,雞湯20毫升,水豆粉、香油各5毫升。 【做法】 步驟1:鹿肉洗淨,切小塊;玉蘭片切成片;香菜洗淨,切段。 步驟2:鍋內入油,燒熱後下鹿肉,炸至火紅色時撈出。 步驟3:鍋留底油
【藥材】老鱉400克。 【食材】豬脊髓150克,生姜片3克,蔥段5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 【做法】 步驟1:老鱉揭去鱉甲,去內髒和頭、爪;豬脊髓洗淨備用。 步驟2:鍋置火上,入水適量,放入生姜、蔥、胡椒粉、鱉肉,大火煮沸轉小火煮至鱉肉熟透,放入豬脊髓,煮熟,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補髓。適用於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痛、
【藥材】薏米、芡實、百合各10克,干貝8克。 【食材】母雞1500克,香菇、姜末各8克,料酒10毫升,糯米50克,蓮子(去心)20克,麻油各20毫升,熟火腿15克,鹽3克,胡椒粉2克,糖醋生菜100克,椒鹽調料3克,熟植物油適量。 【做法】 步驟1:母雞宰殺,去毛、內髒,整雞出骨,洗淨,用料酒、鹽、姜末塗抹雞身和雞腹,腌漬約30分鐘;糯米、
【藥材】黃精50克,地黃30克,天門冬15克。 【食材】牛骨油50克,蜂蜜30克。 【做法】 步驟1:黃精、地黃、天門冬洗淨,潤透切片,故入砂鍋內,加水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後,加蜂蜜熬煮,制成藥膏。 步驟2:砂鍋置火上,放入藥膏、牛骨油,合拌煮沸,冷卻成膏即可。 【功效】補精髓、壯筋骨、和氣血。適用於精血虧損、腎氣不足引起的周身酸
【藥材】人參3克,枸杞10克。 【食材】紅棗5枚,粳米80克,紅糖10克。 【做法】 步驟1:人參、枸杞、紅棗洗淨,放入鍋煎取汁液;粳米淘洗干淨。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兌入藥液,下入粳米熬煮成粥,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 【功效】補腎助陽。適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咳嗽、面色無華、形寒肢冷、食少納差、大便溏瀉、小便清長等症。
【藥材】冬蟲夏草6克。 【食材】雄鴨1800克,蔥、姜各10克,鹽6克。 【做法】 步驟1:蔥、姜洗淨,蔥切段,姜切片;雄鴨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 步驟2:砂鍋置火上,入水適量,放入雄鴨、冬蟲夏革和鹽、姜片、蔥段,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煨煮3小時至熟爛即可。 【功效】補虛助陽。適用於久病體虛、貧血、肢冷、陽痿、遺精、自汗、盜汗等症。
【藥材】桂花20朵。 【食材】熟豬肚400克,胡蘿卜40克,料酒10毫升,醋5毫升,鹽3克,味精1克,水澱粉10毫升,雞湯20毫升,植物油300克,蔥末、姜末、蒜末各5克。 【做法】 步驟1:桂花用清水洗淨;豬肚洗淨,切成絲:胡蘿卜洗淨切絲。 步驟2:鍋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時,入豬肚和胡蘿卜,迅速翻炒5分鐘撈出。 步驟3:鍋留底油,
【藥材】銀杏、蓮子各20克,人參2克。 【食材】鴨子1500克,大棗10枚,紹酒、醬油各10毫升。 【做法】 步驟1:鴨子宰殺,去毛、內髒及腳,沸水汆燙。紹酒與醬油混合調勻,塗在鴨子的表皮和腹內;大棗去核,銀杏去殼摳心,蓮子泡發後去皮和心,人參切片烘脆,研成粉末。 步驟2:上的藥材混合填入鴨腹,鴨子放在盆子裡,上籠用大火蒸3小時。
【藥材】榛子10克。 【食材】粳米60克,蜂蜜10克。 【做法】 步驟1:榛子水沉去皮,加水研磨。 步驟2:漿汁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煮成粥即可。 【功效】益氣力、健脾胃。適用於脾胃氣弱、腹瀉等症。 【食法】加蜂蜜調味,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