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蘆根

蘆根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蘆根 lugen

  【別名】蘆茅根、葦根、葦子根、蘆頭。

  【英文名】Phragmitis Rhizoma。

  【來源】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高大草本,具匍匐狀地下莖,粗壯,橫走,節間中空,每節上具芽。莖高2~5米,節下通常具白粉。葉2列式排列,具葉鞘,葉鞘抱莖,無毛或具細毛,葉灰綠色或藍綠色,較寬,線狀披針形,粗糙,先端漸尖,葉舌長1~2毫米,成一輪毛狀。圓錐花序大型,頂生,直立,有時稍彎曲,小穗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黃色,穎披針形,內穎比外穎長約1倍,第1花通常為雄性,兩性花具雄蕊8枚,雌蕊1枚,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與內外稃分離。

  【產地分布】生於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須根及膜狀葉,鮮用或曬干。

  【藥材性狀】鮮蘆根:長圓柱形,有時略扁,長短不一,直徑1~2厘米。表面黃白色,有光澤,外皮疏松可剝離,節呈環狀,有殘根及芽痕。體輕,質韌,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中空,壁厚1~2毫米,有小孔排列成環。無臭,味甘。干蘆根:扁圓柱形。節處較硬,節間有縱皺紋。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內服煎湯,治療熱病煩渴、胃熱嘔哕、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滯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臨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炖溫服。

  【藥理研究】有增強免疫的作用。

  【化學成分】含薏苡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5%),脂肪(l%),碳水化合物(51%),天冬酰胺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胃熱消渴:蘆根15克,麥門冬、地骨皮茯苓各9克, 陳皮4.5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百日咳,咯血:蘆根30克,卷柏6克,木蝴蝶6克,牛皮凍7.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大葉性肺炎,高熱煩渴,喘咳:蘆根30克,麻黃3克,甘草6克,杏仁9克,石膏15克。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④治咽喉腫痛:鮮蘆根,搗絞汁,調蜜服。(《泉州本草》)

  ⑤治牙龈出血:蘆根水煎,代茶飲。(《湖南藥物志》)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