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三丫苦

三丫苦

三丫苦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三丫苦 sanyaku

  【別名三叉苦、三桠苦、三叉苦、三叉虎。

  【英文名】Thin Evodia Twig and Leaf

  【來源】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的嫩枝葉。

  【植物形態】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白色或青灰色,全株昧苦。葉對生,具3小葉;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緣或有不規則的淺波狀。聚傘花序排成傘房花序式,腋生,花單性,黃白色,略芳香;萼片4,闊卵形,花瓣4,卵形至橢圓形,雄花有雄蕊4枚,退化雌蕊短小;雌花的退化雄蕊比花瓣短,子房上位,4室,密被毛,柱頭頭狀,4淺裂。瞢葖果常2~3個聚生,稀1個或4個,暗黃棕色至紅褐色,有腺點。種子卵形,黑色。

  【產地分布】生於丘陵、平原、山地、溪邊的疏林中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砍取嫩枝葉,切段,陰干或曬干。

  【藥材性狀】枝葉多已切成碎塊。莖皮表面灰青色,間有白皮斑,皮部易脫落,木部白色,致密細結。莖枝斷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具油臆(哈喇、敗油)氣,味苦。完整葉片展平後呈3出指狀復葉,具長柄;小葉紙質,先端長尖,基部漸窄下延成小葉柄,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葉上表面黃綠色,光滑,可見小油點,葉下表面顏色較淺。揉之有香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燥濕止癢。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煎服,或研粉入丸散。外用鮮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用治熱病高熱不退、咽喉腫痛、熱毒瘡腫、風濕痺痛、濕火骨痛、毒蛇咬傷、胃熱痛、跌打腫痛。外用治膚濕熱瘡、皮膚瘙癢、痔瘡。

  【藥理研究】三叉苦提取物有保護肝髒、清除羟自由基作用,且可抑制福氏痢疾桿菌。

  【化學成分】葉、根含生物鹼。葉還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a-蒎烯和糠醛。全株含左旋加錫彌羅果鹼(edulinine)、左旋7-去羟基日巴裡尼定(ribalinine)、右旋異普拉得斯鹼(isoplatydesmine)等。

  【使用禁忌】虛寒者慎用。

  【相關藥方】①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蟲蛇咬傷,疖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没有相关文章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