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白扁豆

白扁豆

白扁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白扁豆 baibiandou

  【別名】扁豆、藊豆、南扁豆、蛾眉豆、眉豆。

  【英文名】Semen Dolichoris Album。

  【藥用部位】豆科草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年生纏繞草本,莖近光滑。三出復葉互生,具長柄,小葉片廣闊卵形,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緣,兩面被疏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小苞片2,早落;花萼鐘狀,萼齒5,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雄蕊10,2束;子房線形,被柔毛,基部有腺體,柱頭頭狀,疏生白色短毛。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曲,先端具彎曲的喙。花期7~8月,果期9月。

  【產地分布】主產於江蘇、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立冬前後采摘成熟莢果,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

  【藥材性狀】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0.8~1.3厘米,寬6~9毫米。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有時可見棕黑色斑點,一端有隆起的白色眉狀種阜,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肥厚,黃白色,角質。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歸脾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健脾化濕、和中消暑。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湯內服;或生品搗研水絞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用治脾虛濕盛、運化失常而見食少便溏或洩瀉;脾虛而濕濁下注,白帶過多;暑濕吐瀉等。扁豆內含毒性蛋白,生用有毒,加熱後毒性大大減弱。

  【藥理研究】抗菌、抗病毒;增強細胞免疫功能。100%本品煎劑用平板紙片法,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胃腸炎有解毒作用。含兩種不同的植物血球凝集素A、凝集素B,其中凝集素A為有毒成分,但加熱後毒性大為減弱,凝集素B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化學成分】含油0.62%,內有棕榈酸、亞油酸、反油酸、油酸、硬脂酸等,另含甾體、葫蘆巴鹼、花生酸、山萮酸、棉子糖、胡蘿卜素、植物凝集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多食,以免雍氣滯脾。生用研末服宜慎。

  【配伍藥方】①治心脾腸熱,口舌干燥生瘡:白扁豆(炒)、蒺藜子(炒)各6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日三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扁豆湯)

  ②治一切藥毒:白扁豆(生)曬干為細末,新汲水調下6~9克。(《百一選方》)

  ③治慢性腎炎,貧血:白扁豆30克,紅棗20粒。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④治霍亂:白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單用亦得。(《千金要方》)

  ⑤治疖腫:鮮白扁豆適量:加冬蜜少許,同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