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烏藥

烏藥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烏藥 wuyao。

  【別名】天台烏藥、台烏、台烏藥、矮樟根、鲫魚姜。

  【英文名】Linderae Radix。

  【來源】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塊根。

  【植物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根木質,膨大粗壯,略呈念珠狀。樹皮灰綠色。小枝幼時密被銹色短柔毛,老時平滑無毛;莖枝堅韌,不易斷。葉互生,革質,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除中脈外,均光滑無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長柔毛,後變光滑,基出三脈,極明顯;葉柄短有短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幾無總梗;小花梗被毛,簇生多數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花被廣橢圓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輪,最內一輪的基部有腺體;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綠色,成熟後變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生於向陽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緣以及山麓、曠野等處。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質量好。挖取後,除去須根,洗淨曬干,商品稱為“烏藥個”。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稱為“烏藥片”。

  【藥材性狀】根紡錘形,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稱“烏藥珠”。長5~15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及稀疏的細根痕,有的中有環狀裂紋。質極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棕白色。氣芳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烏藥片近圓形,厚1~5毫米或更薄,切面黃白色至淡黃色而微紅,有放射性紋理(木射線)和環紋(年輪)。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經脾經腎經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磨汁或入丸、散。用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等。

  【藥理研究】有增強胃腸活動、止痛、止血、保肝、抗菌、平喘、抗組胺、止血、抗單純疱疹病毒、抗癌等藥理作用,對離體平滑肌有興奮和抑制的雙重作用。

  【化學成分】主要含揮發油成分。含多種倍半萜類成分,有一些屬於桉烷的生物鹼,有一些屬於烏藥烷的衍生物;此外,還含有生物鹼、烏藥醚內酯、烏藥內酯、新烏藥內酯、烏藥烯、α-姜黃烯、烏藥醚、雙香樟內酯等。

  【使用禁忌】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氣喘:烏藥末、麻黃五合,韭菜絞汁一碗,沖末藥服即止,不止再服。(《心醫集》)

  ②治男子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烏藥,上等分。為細末,每服6克,臘茶清調服,或用蔥茶湯調服,並食後。(《嚴氏濟生方》)

  ③治小腸氣痛不可忍:烏藥(搗碎,酒浸一宿)、良姜、舶上茴香、青皮(去白)各30克。為末。每服6克,以發時熱酒調下。(《衛生易簡方》)

  ④治室女月水不調或赤或濁,斷續不定,心膈迷悶,腹髒撮痛:烏藥60克,當歸(切、焙),蓬莪術(炮)各30克。為細末。每服6克,以溫酒調下。(《聖濟總錄》烏藥散)

  ⑤治小兒慢驚,昏沉或搐:烏藥磨水灌之。(《濟急仙方》)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