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黃連

黃連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黃連 huanglian

  【別名】黃蓮、王連、味連、川連、雞爪連。

  【英文名】Coptidis Rhizoma。

  【來源】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葉全部基生,葉片堅紙質,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花葶1~2;花序頂生,花3~8,總苞片通常3,披針形,羽狀深裂,小苞片圓形,稍小;萼片5,黃綠色,窄卵形;花瓣線狀,披針形,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數,外輪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長;心皮8~12,離生,有短柄。瞢葖果6~12,具細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地涼濕蔭蔽之處,野生於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蔭蔽密林中。栽培也在高海拔涼爽的山區。栽培於四川。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除去殘留須根。

  【藥材性狀】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左面光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心經脾經胃經肝經膽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用量2~5克,煎服。用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用適量,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藥理研究】動物試驗表明,小檗鹼有抗菌、抗病毒及原蟲、利膽、抗腹瀉、抗炎和抗腦缺血、抗微生物、降壓、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止腹瀉、抗潰瘍、利膽、降血糖、抑制DNA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小檗鹼,並含黃連鹼、甲基黃連鹼、掌葉防己鹼、小檗紅鹼、表小檗鹼、黃連鹼、巴馬汀、藥根鹼等。用核磁共振氫譜法可鑒別黃連的真偽。小檗鹼為黃連中主要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胃虛嘔惡,脾虛洩瀉,五更腎瀉者,均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因多食熱面之類,以致胃脘當心而痛,或嘔吐不已,漸成反胃:黃連18克,甘草(炙)3克。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滓溫服。(《心醫集》)

  ②治胃脘痛,諸藥不效者,寒因熱用方:黃連18克,附子(炮,去皮臍)3克。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醫學正傳》)

  ③治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差:黃連0.9~1.2克,蘇葉0.6~0.9克,兩味煎湯,呷下即止。(《濕熱病篇》)

  ④治痔瘡:黃連60克,煎膏,更加等分芒硝,冰片3克加入。痔瘡敷上即消。(《丹溪治法心要》)

  ⑤治口瘡:黃連、樸硝、白礬各15克,薄荷葉30克。上為粗末,用臘月黃牛膽內之,風前掛兩月,取下。如遇口瘡,旋將藥研細敷之,去其熱涎即愈。(《景岳全書》黃連樸硝)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