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飛龍掌血

飛龍掌血

飛龍掌血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飛龍掌血 feilongzhangxue

  【別名】飛龍斬血、見血飛、飛見血、三百棒。

  【英文名】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來源】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根。

  【植物形態】木質籐本。枝及分枝常有下彎的皮刺,小枝被銹色短柔毛,並有白色皮孔。三出復葉互生,具柄;小葉無柄,倒卵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邊緣細鋸齒,齒間及葉片均有透明腺點。花單性,白色、青色或黃色;雄花常組成腋生傘房狀圓錐花序;雌花常組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萼片、花瓣、雄蕊4~5,子房5室。核果近球形,熟時橙紅色或朱紅色,具深色腺點。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產地分布】生於叢林中。分布於湖南、廣西、陝西、四川、貴州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洗淨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8~3厘米,有分枝。表面黃色或土黃色,有細縱紋及多數疣狀突起,突起處栓皮多脫落,露出鮮黃色或紅黃色皮部。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灰棕色,顆粒性,木質部紅黃色,具密集細孔。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脾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止痛、散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6~15克,煎服。用治風濕痺痛、胃痛、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刀傷出血、痛經、經閉、阿米巴痢疾、牙痛、瘧疾。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

  【藥理研究】抗炎,鎮痛,抗病毒,抑菌,利尿,解痙。實驗表明,本品生物總鹼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抑制瓊脂所致小鼠足腫脹,抑制羧甲基纖維素鈉所致白細胞游走;同時具有鎮痛作用,能減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的次數。

  【化學成分】含白屈菜紅鹼、二氫白屈菜紅鹼、飛龍掌血默鹼、小檗鹼、飛龍掌血內酯酮、香葉木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婦忌用。

  【相關藥方】①治風濕性關節炎:飛龍掌血、薛荔、雞血籐菝葜各18克,威靈仙9克。浸白酒500ml。每服30~60ml,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②治風濕腫痛,外傷疼痛,肋間神經痛:飛龍掌血干根皮12~18在。水煎服,亦可浸酒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跌打損傷:見血飛9克,月月紅根6克,牛膝9克。共研末,用酒為引。(《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血滯經閉:見血飛60克,大血籐60克,川牛膝60克,紅花15克,泡酒。每服5~15克。(《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⑤治勞傷吐血,瘀滯崩漏:見血飛30克。水煎,加童便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