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一】麥冬60克,柏子仁、白茯苓、當歸身、龍眼肉各30克,生地黃45克,低度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切碎或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補血滋陰,寧心安神。 【主治】陰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疲倦、健忘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2次,或
【配方】枸杞子、茯神、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牛膝、遠志、五加皮、石菖蒲、地骨皮各18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八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兩周後即可取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 【功效】滋補肝腎,養心安神。 【主治】肝腎不足、腰膝乏力、心悸、健忘、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日早晨服10~20毫升
【配方】懷山藥、山茱萸、五味子、靈芝各15克,白酒1000千克。 【制法】將前四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個月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生津養陰,滋補肝腎。 【主治】肺腎陰虧之虛勞痰嗽、口干少津、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千克,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天冬15千克,糯米11千克,酒曲5千克。 【制法】將天冬(去心)搗碎,加水220升,煎至減半,糯米浸,瀝干,蒸飯,候溫,入酒曲(壓碎)和藥汁拌勻,入甕密封,保溫,如常法釀酒。酒熟,壓去糟,收貯備用。 【功效】清肺降火,滋腎潤燥。 【主治】肺腎陰虧,虛勞潮熱,熱病傷津,燥咳無痰。 【用法】口服:每日臨睡前服20~30毫升, 【
【配方一】 【配方】熟地黃、黨參、黃芪、女貞子各15克,玉竹、陳皮各10克,蜂蜜、蔗糖(或白砂糖)各1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7日後去渣過濾取液。酒液中加入蜂蜜、蔗糖,攪拌溶解後過濾即制成藥酒,每瓶500毫升。 【功效】滋陰補血,益氣增智。 【主治】面色萎黃,唇甲色淡,
【配方】龜甲膠50克,金櫻子、黨參、女貞子、枸杞子、當歸、熟地黃各3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為粗末,入布袋,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30日後,取液即成藥酒,分150毫升、250毫升兩種瓶裝,備用。 【功效】滋補肝腎,益氣養血。 【主治】頭暈耳鳴,面色咣白,疲乏健忘,腰膝酸軟,舌淡紅苔少,脈虛弱。 【用
【配方一】生地黃汁1200毫升,杏仁、大麻子各100克,糯米1000克,酒曲150克。 【制法】先以生地黃汁漬曲,待發酵;糯米作飯,冷暖適宜;杏仁、大麻子研末,與米飯拌勻,共分8份。每取1份,投曲汁中和之,候飯消;再取第2份,依法釀制,余此類推。如此,待酒沸定,封泥14日。取清液,備用。 【功效】滋陰充悅,益氣明目。 【主治】虛贏。 【
【配方一】 【配方】枸杞子120克,當歸(酒洗切片)60克,熟地黃9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鐘,取出,埋入士中7日以去火毒。取出開封,即可取用。 【功效】滋陰活血益腎。 【主治】陽萎不育。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不可多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
【配方】枸杞子50克,甘菊花10克,麥冬30克,杜仲1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搗碎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1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養肝明目,補腎益精。 【主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頭暈目眩、陽萎遺精、肺燥咳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一】 【配方】巴戟天、牛膝各1500克,枸杞根皮、麥冬、地黃、防風各1000克,白酒15000毫升。 【制法】上品均生用,如無,干品亦得,將前六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滋腎助陽,祛風逐寒。 【主治】虛贏、陽痿不舉,五勞七傷等病。 【主治】口服:不拘時,隨量溫飲,常令酒氣相及,勿至
【配方一】 【配方】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熟地黃、桑椹子各20克,白酒500毫升,黃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黃酒混合後密封浸泡上藥。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和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功效】滋養肝腎,益血培元。 【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失眠,須發早白。也可
【配方一】制首烏150克,生地黃150克,夜交籐100克,低度白酒5升。 【制法】將首烏擇淨雜質,洗淨,用溫水悶軟,切成薄片;生地黃、夜交籐洗淨後,切成薄片,晾干水氣,將三藥一並置酒壇內,倒入白酒,攪拌均勻後,封嚴壇口,每隔3日開壇攪拌1次,10~15日後即可開壇取用。 【功效】補益肝腎,調和氣血。 【主治】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腰膝酸軟。
【配方一】 【配方】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各200克,白酒4000毫升。 【制法】將旱蓮草切碎,同女貞子、桑椹子用紗布袋盛之,扎口,置於干淨容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7日後開啟,去藥袋,過濾取液,裝瓶備用。 【功效】補肝腎,滋陰血。 【主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耳鳴眼花、腰膝酸軟、脫發、遺精、失眠多夢、婦女月經過多等症。 【用法】口
【配方一】 【配方】人參、玄參、丹參、茯苓、遠志、桔梗、五味子各20克,當歸、麥冬、天冬、柏子仁、酸棗仁各40克,生地黃10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入干淨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開封,去藥渣,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滋陰清熱,養心安神。 【主治】陰血不足,心煩失眠,精神衰疲,健忘
【配方】黃精、蒼術各100克,天冬74克,松針150克,枸杞子150克,50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投入白酒中,密封,浸泡半個月後即可飲服。 【功效】滋精養血,益氣生津。 【主治】中老年人精氣虧虛、未老先衰、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附記】引自《家庭中醫藥》。
【配方】長松45g,熟地黃24克,生地黃、黃芪(蜜炙)、陳皮各21克,當歸、厚樸、黃柏各15克,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12克,蒼術(米泔水制,半夏制)、天冬、麥冬、砂仁、黃連各9克,木香、蜀椒、胡桃仁各6克,小紅棗肉8個,老米一撮,燈芯(5寸長)120根。 【制法】將上藥一料分十劑,絹袋盛之,凡米五升,造酒一尊,煮一袋,埋入地窨子,久乃飲。
【配方】當歸、巴戟天、肉苁蓉、杜仲、人參、沉香,小茴香、破故紙、熟地黃、石菖蒲、青鹽、木通、山茱萸、石斛,天冬、陳皮、狗脊、菟絲子、牛膝、酸棗仁、覆盆子各30克,枸杞子、神曲各60克,川椒21克,白豆蔻、木香各9克,砂仁、大茴香、益智仁、乳香各15克,狗胫骨200克,淫羊藿120克,糯米1000克,大棗500克,生姜60克(搗汁),鮮山藥120克(搗汁
【配方】黃芪、五味子各60克,萆薢、防風、川芎、川牛膝各45克,獨活、山茱萸各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8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氣活血,益腎助陽,祛風除濕。 【主治】陽氣虛弱,手足逆冷,腰膝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20毫升,日服1~2次。
【配方】鹿茸10克、杜仲30克、人參20克、白酒(或糯米、酒曲)1000毫升。 【制法】本酒系采用清朝宮廷秘方,用傳統工藝方法精制而成(浸漬法或釀酒法)。 【功效】滋腎壯陽,健脾和中。 【主治】疲乏神倦、食欲缺乏、失眠、頭暈、目眩、耳鳴、腰酸、健忘、性功能減退等一切脾腎虛損之症。 【用法】口服:每次飯後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配方】人參30克,鹿茸20克,龍濱酒500毫升。 【制法】將人參、鹿茸浸泡於龍濱酒內,10日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益血,活絡祛濕,壯陽耐寒。 【主治】疲乏神倦、氣短懶言、食欲缺乏、畏寒怕冷、腰酸腿軟、健忘、失眠等虛損之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3次,亦可佐餐飲用。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御龍酒是以哈爾濱龍
【配方一】白術、地骨皮、荊實各150克,菊花90克,糯米600克,酒曲適量。 【制法】將前四味以水1500毫升煎至減半,去渣,澄清取汁,釀米,用曲拌勻,如常法釀酒,至酒熟。 【功效】溫氣散寒,祛風解毒。 【主治】心虛寒氣,心手不隨。 【用法】口服:隨量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 【配
【配方】蝦仁干、鹿茸、人參、海馬、當歸、韭菜子、玉竹、狗鞭、狗脊、仙茅、淫羊藿、肉豆蔻、丁香、肉桂、白酒等。 【制法】依浸漬法制成酒劑,每瓶150毫升分裝。 【功效】補腎壯陽,生精益髓,益智延年。 【主治】腎虛陽萎不舉、遺精早洩、頭暈耳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腰膝酸軟、未老先衰、宮寒不孕等病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
【配方】生曬參、參須、白芍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投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個月即可取用。 【功效】益氣養血,健肺強身。 【主治】氣血不足,乏力眩暈。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每日服2次,飯後服。 【附記】引自《集驗中成藥》。
【配方】生地黃、牛蒡根各100克,大豆(炒香)20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切片,與大豆一同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補腎通絡。 【主治】老年人腎水不足,風熱濕邪,壅滯經絡,心煩,關節筋骨疼痛,日久不愈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或不拘時,隨量飲之,勿醉
【配方】大熟地黃60克,枸杞子30克,檀香1克,白酒75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14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養精血,補肝腎。主治;病後體虛、精血不足、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陽萎、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凡脾虛氣滯、痰多便
【配方】豬腎2具,杜仲60克,肉桂2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先將豬腎洗淨,用花椒鹽水腌去腥味,切成小碎塊;其余兩味藥共研為粗末,與豬腎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藥渣再添酒浸,味薄即止。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腎虛遺精、腰膝疼痛、體倦神疲、行走無力、耳鳴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
【配方】仙茅(米泔水浸)、淫羊藿、五加皮各120克,龍眼肉100克,白酒90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切碎,與龍眼肉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1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祛風濕,壯筋骨。 【主治】陽痿而兼腰膝酸軟、精液清冷、小便清長、手足不溫,或見食少、睡眠不實等症。舌苔多白潤,脈沉遲。 【用法】口服:每次服
【配方】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腎虛陽萎、腰腿冷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人參等。浸漬法用白酒,釀酒法加糯米、酒曲。 【制法】本酒是根據清代宮廷秘方,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屬低度藥酒。 【功效】壯腎陽,益精血。 【主治】身體虛損、神疲健忘、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性功能減退等虛損之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午、晚飯後)2次,或佐餐飲用。 【附記】中國中醫研究院西
【配方一】 【配方】鹿茸10克,懷山藥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鹿茸切成薄片,與山藥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取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男子虛勞精衰、精血兩虧、陽痿不舉、腰膝酸痛、畏寒無力、骨弱神疲、遺尿、滑精、眩暈、耳聾,小兒發育不良,婦女宮冷不孕、崩漏帶下等虛寒症狀。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