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櫻子酒

      【配方】金櫻子300克,何首烏120克,巴戟天、黃芪各90克,黨參、杜仲、鹿筋、黃精各60克,枸杞子、菟絲子各30克,蛤蚧l對,三花酒5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加工成小塊後,與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補腎固精,益氣養血。   【主治】氣血兩虧,身體贏弱,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遺精,早洩,小便頻數而清長和遺尿等症狀

  • 人參大補酒

      【配方一】   【配方】紅參、茯苓各15克,蜜炙黃芪、玉竹各30克,炒白術、炙甘草各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白酒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虛弱,精神疲倦,食欲缺乏,腹瀉便溏。   【用法】口服:每次服

  • 參桂養榮酒

      【配方一】   【配方】生曬參10克,糖參、黨參、枸杞子各30克,龍眼肉30克,炒白術、川芎各15克,白酒500毫升,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與白酒、黃酒混合後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裝瓶備用。   【功效】補氣養血,健脾安神。   【主治】氣血不足,疲勞過度

  • 參杞補酒

      【配方一】   【配方】人參15克,枸杞子、熟地黃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入白酒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服用。   【功效】補氣養血。   【主治】氣血不足,腰膝酸軟,四肢無力,或視力模糊,頭暈目眩。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 參棗酒

      【配方一】   【配方】生曬參(人參)30克,紅棗100克,蜂蜜2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生曬參切成薄片,紅棗洗淨,晾干剖開去核,將二藥置干淨容器內,入白酒浸泡,密閉容器。14日後開啟,濾去藥渣後,在濾液內加蜂蜜,調和均勻,裝瓶密閉備用。過濾後的藥渣可放原容器內,加少許白酒繼續浸泡待用。   【功效】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主治】

  • 參味強身酒

      【配方一】   【配方】紅參、五味子各15克,白芍、熟地黃各30克,川芎2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於容器中,入白酒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服用。   【功效】益氣養血,強身健腦。   【主治】氣血不足,面色不華,頭暈目眩,健忘不寐,心悸氣短,自汗惡風。  

  • 蟲草補酒

      【配方一】   【配方】冬蟲夏草5克,生曬參(人參)10克,龍眼肉、玉竹各30克,淫羊藿15克,白酒500毫升,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再將白酒、黃酒混合後浸泡上藥14日。開封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得。   【功效】補氣益肺,補腎納氣。   【主治】氣虛咳喘,腰膝酸軟。

  • 福祿補酒

      【配方一】   【配方】紅參、紅花、鹿茸各10克,炙黃芪、桑寄生、女貞子、金櫻子、鎖陽、淫羊藿各15克,玉竹、炒薏苡仁各30克,炙甘草6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入白酒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藥液和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裝瓶備用。   【功效】益氣養血,補腎助陽,強筋壯骨。   【主

  • 浸黃酒

      【配方】人參(揀肥大者,去蘆)15克,白術(去梗,泔浸,土炒)36克,茯苓(堅白者,去皮,為末,水澄,去浮,曬干)24克,大甘草(炙)15克,全當歸(酒浸,姜制)18克,生、熟地黃(酒浸)各15克,白芍(酒炒)15克,牛膝(去苗,酒浸,焙)24克,杜仲(姜汁炒)18克,生姜(洗,切片)15克,黃柏(厚者,酒洗,炒)30克,知母(南者,去皮、毛,酒炒)2

  • 益氣健脾酒

      【配方】黨參30克,炒白術、茯苓各20克,炙甘草10g,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白酒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裝瓶備用。   【功效】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短氣無力,脘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

  • 五龍二補酒

      【配方】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過樹溶蛇、三索錦蛇、黨參、黃芪、鎖陽、枸杞子、杜仲、巴戟天。   【制法】按常規制成藥酒。   【功效】補氣補血,溫腎壯陽,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行氣止痛。   【主治】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陽痿遺精、夜尿過多、風濕骨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2次。   【附記】引自《中成藥》。

  • 大補藥酒

      【配方】黨參100克,黃芪(蜜制)100克,山藥100克,白術(炒)100克,白芍(炒)80克,甘草(蜜制)40克,當歸100克,茯苓100克,杜仲(鹽制)100克,川芎40克,黃精(制)280克,蔗糖3.2k克,玉竹(制)280克,白酒32升。   【制法】將上藥混勻置容器內,加入白酒和蔗糖,密封浸泡10~20日後即可。   【功效】益氣補血。   

  • 人參山雞補酒

      【配方】人參50克,茯苓、白術、雞肉、麻雀各1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置容器內,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個月即可取用。   【功效】大補氣血,強筋壯骨。   【主治】素體虛弱,產後、病後虛損,氣血不足。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早、晚溫服。   【附記】引自《集驗中成藥》。

  • 萬壽藥酒

      【配方】紅棗1000克,石菖蒲、川郁金、五加皮、陳皮、茯神、牛膝、麥冬各30克,全當歸60克,紅花15克,燒酒12千克。   【制法】將前十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密封,隔水加熱半小時,取出放涼,埋入土中數日以出火毒。取出開封即可取用。   【功效】養血寧心,健脾化濕,益。腎柔肝。   【主治】心血不足、濕濁內阻、精神不振、神志不寧;

  • 歸圓杞菊酒

      【配方】當歸身(酒洗)30克,龍眼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甘菊花60克,白酒漿3500毫升,好燒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漿和燒酒,密封,浸泡月余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心腎,和氣血,益精髓,壯筋骨,發五髒,旺精神,潤肌膚,悅顏色。   【主治】陰血不足,養生健身。   【用法】口服:不拘時,隨

  • 宮方定風酒

      【配方】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川芎、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川桂枝9克,汾酒10千克,淨白蜜、赤砂糖各500克,陳米醋500毫升。   【制法】將前八味搗碎,入布袋,置瓷壇內,加入汾酒和白蜜、赤砂糖、米醋,攪勻,豆腐皮封口,壓以巨磚,安水鍋內蒸3炷香,取起,埋入土中7日以出火毒。取出即可服用。   【功效】滋陰,補血,熄風。   【主治】凡患虛風

  • 歸圓仙酒

      【配方】當歸、龍眼肉各50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養血活血。   【主治】血虛諸症。   【用法】口服:不拘時,徐徐飲之。   【附記】引自《費氏食養三種》。

  • 養神湯

      【配方】大熟地黃90克,甘枸杞、白茯苓、懷山藥、當歸身、建蓮肉各60克,薏苡仁、酸棗仁、麥冬、川續斷各30克,廣木香、大茴香各15克、丁香6克,龍眼肉250克,白酒10千克。   【制法】將前十四味,其中茯苓、山藥、薏苡仁、建蓮肉制為細末;余藥制成飲片,一起裝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熱至藥材浸透,取出,靜置數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

  • 圓肉補血酒

      【配方】龍眼肉、制首烏、雞血籐各250克,米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或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在浸泡過程中,每日振搖1~2次,以促使有效成分的浸出。   【功效】養血補心,益肝腎。   【主治】血虛氣弱所致的面色無華、頭眩心悸、失眠、四肢乏力、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

  • 鹿血酒

      【配方】鹿茸內骨髓;鹿頸靜脈內鮮血;宰鹿時取血可風干成紫棕色片狀的固體均可,白酒適量。   【制法】將鹿茸內骨髓浸入白酒中,制成20%的藥酒;將鹿頸靜脈血合入白酒,制成30%的藥酒;固體的血片研細,兌酒即成。   【功效】益精血,養心神。   【主治】多種血液病,對慢性苯中毒造成的血液病也有較好的療效,及老年人精虧血虛、心悸不安等症。   【用法】口服

  • 養生酒

      【配方】當歸身(酒洗)、甘菊花各30克,龍眼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白酒漿3500mL,滴花燒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和白酒漿,密封,浸泡1個月以上,便可飲用。   【功效】益精血,養肝腎,強身健體,養生防病。   【主治】血虛精虧、面色不華、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睡眠不安、心悸、健忘等症。   【用法】

  • 地胡酒

      【配方】大熟地黃250克,胡麻仁100克,薏苡仁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胡麻仁蒸熟搗爛,薏苡仁搗碎,熟地黃切碎,共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放在陰涼處,浸泡15日後,開封,去掉藥袋,瀝干,再用細紗布過濾一遍,儲瓶備用。   【功效】養陰血,補肝腎,通血脈,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精血虧損、肝腎不足之腰膝軟弱、筋脈拘攣、屈

  • 雞子阿膠酒

      【配方】雞子黃4枚,阿膠40克,青鹽適量,米酒500毫升。制法]將雞蛋打破,按用量去清取黃,備用。將米酒倒入壇中,置文火上煮沸,下入阿膠,化盡後再下入雞蛋黃(先攪化)、青鹽拌勻。再煮數沸即離火,待冷後,放入淨器中,靜置備用。   【功效】補血止血。   【主治】體虛乏力、血虛萎黃、虛勞咳嗽、吐血、便血、崩漏、子宮出血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適量溫

  • 桂圓酒

      【配方】桂圓肉500克,鮮龍眼120克,白糖240克,上好燒酒2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及白糖同浸入酒內,酒壇封固,經年為佳。   【功效】益氣血,祛痰化淤,除口臭。   【主治】體質虛弱、氣血虧虛諸症。   【用法】口服:不拘時,適量飲用。   【附記】引自《壽世保元》。本藥酒一般人亦可飲用,有營養保健作用。

  • 長壽酒

      【配方】黃精、蒼術各2000克,天冬1500克,松葉3000克,枸杞子5000克。   【制法】采用常法釀酒,將上藥搗碎加入即可。   【功效】健脾胃,益精血,祛風濕,補肝腎。   【主治】脾弱,精血不足,兼感受風濕,而出現的食少體倦、頭暈、目暗、筋骨不利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2~3次。   【附記】引自《中藏經》。①《普濟方》

  • 雪花酒

      【配方】羊精膂肉500克,龍腦冰片、木香各少許,白酒適量。   【制法】將羊肉去筋膜,溫水浸洗,片作薄片,用極好白酒1升煮令肉爛,細切研成膏,另用羊骨髓90克,腎窠脂30克,於鐵鍋內溶作油,去渣,兌入先研膏內,並研令勻;又入龍腦冰片伴和,傾入瓷瓶中,候冷。龍腦冰片候極溫方人,如無龍腦冰片,入木香少許拌和亦佳,二味各入少許尤佳。   【功效】益精血,強筋

  • 鐘乳酒

      【配方一】干地黃25克,苣勝(熬爛搗)100克,牛膝、五加皮、地骨皮各120克,桂心、防風各60克,仙靈脾90克,鐘乳15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先以甘草湯浸3日;以50毫升牛乳入瓷瓶中浸鐘乳,於炊飯上熬蒸牛乳盡出,暖水淘洗干淨,碎如麻豆;將前九味細判,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日後可取飲,出1升清酒,量其藥味即出藥,

  • 補精益志酒

      【配方】熟地黃120克,全當歸150克,川芎、杜仲、白茯苓各45克,甘草、金櫻子、淫羊藿各30克,金石斛9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9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益腎活血,補精養老。   【主治】虛勞損傷、精血不足、形體消瘦、面色蒼老、飲食減少、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   【

  • 歸芪酒

      【配方一】當歸、黃芪、雞血籐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   【主治】血虛諸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3次。   【附記】臨床應用,可隨證加味。     【配方二】當歸10克,黃芪50克,升麻

  • 補血調元酒

      【配方一】   【配方】雞血籐50克,骨碎補100克,制首烏、黃芪、麥芽各30克,女貞子、黨參、佛手各15克,白砂糖12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干淨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啟封。去藥渣,加白砂糖攪拌均勻,待溶解後,過濾取液,再合並壓搾藥渣所得藥液,裝瓶備用。   【功效】健脾補腎,調補氣血。

Total 1184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25/40  30篇文章/Page  GoTo Page: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