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麻雀3只,菟絲子15克,肉苁蓉30克,黃酒(或米酒)1000毫升。 【制法】將麻雀去毛爪及內髒;肉苁蓉切片,與菟絲子一齊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壯陽,益氣固本。 【主治】陽萎。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補品補藥與補益良方》。
【配方】核桃仁30克,小茴香5克,杜仲、補骨脂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陽補腎,固精。 【主治】腎陽虛弱,腰膝酸軟,陽痿,滑精,小便頻數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凡陰虛火旺者忌服。
【配方】當歸、陳皮各30克,肉桂24克,零陵香、排草各15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佛手18克,冰糖1000克,白酒6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後,再隔水煮蒸1小時,待冷卻後啟封,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開胃順氣,溫中祛寒。 【主治】身體贏弱,食欲缺乏,食後易脹,面色淡白,胸腹脹悶不適。 【用法】口
【配方一】 【配方】神曲100克,炒麥芽50克,吳茱萸、干姜各2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成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汁,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服用。 【功效】溫中消食。 【主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食少腹脹。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配方】菊花、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各9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成粗末,裝入細紗布袋並扎緊袋口,放進酒壇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啟封過濾,兌入1.5升冷開水即成。 【功效】溫腎壯陽,養肝明目。 【主治】年老體弱,元氣虧而致下元虛冷、小便清長、少腹不溫、腰膝酸軟、筋骨痛楚、聽力失聰、視物不清等症。 【用法】口服:
【配方】人參、鹿茸各30克,貂鞭1具,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人參、鹿茸切成薄片(切人參宜用竹刀或銅刀,不宜用鐵刀,以免降低藥效),與貂鞭、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即成。服用500毫升酒後,可再添入500毫升白酒,如此添至藥味淡薄為止。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腎陽衰微,表現有肢冷畏寒、腰膝酸軟、陽痿、滑精、精神委靡、陰囊
【配方】人參15克,鹿茸15克,三七(熟)150克,白術(麸炒)90克,茯苓(蒸)60克,五味子(蒸)90克,枸杞子60克,肉苁蓉90克,補骨脂(鹽制)90克,麥冬90克,巴戟天(鹽制)60克,懷牛膝(酒制)30克,白酒10升,蔗糖45克。 【制法】將上藥置容器內,加入白酒及蔗糖,拌勻,密封,浸泡15~30日後即可啟用。 【功效】益氣補血,溫腎
【配方一】 【配方】甘杞子700克,北山楂300克,肉苁蓉500克,白酒7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用糧食白酒浸泡,約1個月後過濾取淨汁,入瓶密儲備用。 【功效】養陰益精,健脾補腎,益氣和血,抗衰強身。 【主治】中老年體虛證。 【用法】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可以常飲。 【附記】引自《時珍國藥研究》。
【配方一】人參60克,補骨脂(鹽制)30克,鹿茸60克,佛手片30克,淫羊藿360克,紅花30克,薏苡仁360克,砂仁30克,革薜360克,蒼術(炒)30克,熟地黃360克,烏藥30克,陳皮360克,紫草30克,牛膝360克,防風30克,玉竹360克,烏梢蛇30克,紅曲60克,枸杞子30克,木瓜60克,羌活30克,續斷60克,川芎(酒制)15克,五加皮
【配方】枸杞子40克,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黃芪、人參、白術、白茯苓、炙甘草各50克,生姜100克,紅棗50枚,白酒20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二味共制為粗束,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30分鐘,取出靜置10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補益氣血。 【主治】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諸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配方一】 【配方】何首烏60克,全當歸、肉苁蓉、胡麻仁、生地黃各30克,蜂蜜6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數下,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加入蜂蜜,拌勻,即成。 【功效】益精潤燥。 【主治】腰膝酸軟,頭昏目暗、腸燥便秘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
【配方】人參40克,龍眼肉、生地黃各20克,當歸25克,酸棗仁10克,遠志15克,冰糖4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去藥袋;另將冰糖置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沸,色微黃之際,趁熱過濾,倒入藥酒中,攪勻,即成。 【功效】補氣血,安心神。 【主治】氣虛血虧之體倦乏力、面色不
【配方】石斛120克,懷山藥、熟地黃各60克,山茱萸、懷牛膝、白術各3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數下,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養陰,健脾。 【主治】腰膝酸軟、體倦乏力、食欲缺乏、頭暈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5毫升,日服3次。 【附
【配方】雪蓮花100克,冬蟲夏草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雪蓮花切碎,與冬蟲夏草,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服用。 【功效】補虛壯陽。 【主治】性欲減退或陽痿,表現為陰莖萎弱不起、臨房不舉或舉而不堅。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5毫升。 【附記】引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屢用有效。
【配方】川烏(燒存性)、草烏(燒存性)、當歸、黃連、生甘草、高良姜、陳皮各5克,燒酒5000毫升,甜酒2500毫升,紅砂糖520克。 【制法】將前七味搗碎,入布袋,待用;另將紅砂糖以水、醋各半調勻,去渣,與藥袋同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和甜酒,密封,浸泡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通經絡,暖補脾胃。 【主治】脾胃虛弱,精神疲乏。 【用
【配方】五味子、柏子仁、丹參各6克,龍眼肉、黨參各9克,白酒600毫升。 【制法】將前5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浸泡期間,每日振搖1次),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氣血,滋肺腎,寧心安神。 【主治】體虛無力、食欲缺乏、怔忡健忘、心悸不安、失眠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
【配方】人參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人參切碎,葡萄絞汁,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7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益氣,健脾,補腎。 【主治】體虛氣弱、腰酸乏力、食欲缺乏、心悸、盜汗、干咳勞嗽、津液不足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常作肺結
【配方一】 【配方】熟地黃、生地黃、秦艽、麥冬各9克,川萆薢、懷牛膝、蒼術、陳皮、川續斷、枸杞子、丹皮、木瓜各6克,小茴香、羌活、獨活、烏藥各3克,桂皮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七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添精補髓,強筋壯骨,疏風活絡,大補元氣。 【主治】肝
【配方】木瓜、牛膝各2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舒筋活絡,祛風除濕。 【主治】關節僵硬、活動不利、筋骨酸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熟地黃、龍眼肉、地骨皮、當歸、牛膝各120克,沙苑子(炒)、杜仲(鹽炒)、巴戟天(去心鹽炒)、枸杞子、菟絲子(炒)、楮實子(炒)、韭菜子(炒)、懷山藥各60克,補骨脂(鹽炒)30克,蔗糖480克,白酒96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四味共制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蔗糖制成的糖酒作溶劑,密封,浸漬48小時後,按滲濾法,以每分鐘1~3毫升的速
【配方】茯苓80g,桔梗、當歸、白芍、陳皮、蒼術(炒)、白芷、厚樸(姜制)、枳殼(炒)、麻黃、制半夏、甘草各60克,川芎、干姜各30克,蔗糖2000克,白酒175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四味共制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漬15日後,按滲濾法,以每分鐘1~3毫升的速度進行滲濾,收集濾液;另取蔗糖制成糖漿,待溫,加入上述滲濾液中,攪勻,靜置,濾過
【配方】狗脊、丹參、黃芪各30克,當歸25克,防風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祛風濕,通經絡。 【主治】肝腎虛弱、氣血不足、風濕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一】 【配方】桑枝、黑大豆(炒香)、五加皮、木瓜、十大功勞、金銀花、薏苡仁、黃柏、蠶沙、松仁各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10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渡去渣,即成。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通絡。 【主治】濕熱痺痛、口渴心煩、筋脈拘急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日服3次。
【配方】紅參10克,鹿茸3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蒸軟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取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 【功效】補氣壯陽。 【主治】陽虛畏寒、肢體不溫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本藥酒用於治療性功能減退症,效果亦佳。易上火者(陰虛火旺)忌服
【配方】枸杞子1500克,懷山藥500克,黃芪、麥冬各200克,生地黃、細曲各300克,糯米2000克。 【制法】將前五味加工成粗末,置沙鍋中,加清水3000毫升,加蓋,置文火上煮數百沸,取下待冷,備用;將細曲(灑曲)壓細,備用;再將糯米加水浸,瀝干,蒸飯,待冷,入藥、曲拌勻置容器中,密封,置保溫處,如常法釀酒。14日後酒熟,去渣,儲瓶備用。
【配方】九香蟲、五味子、肉豆蔻各30克,黨參2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搖動數下,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主治】脾腎虛弱引起的腹部畏寒、臍周疼痛、形寒肢冷、瀉後痛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
【配方一】 【配方】生曬參、糖參、全當歸各50克,龍眼肉200克,玉竹80克,紅砂糖1600克,52度白酒224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和勻,置容器中,加入白酒4800毫升,密封,浸泡2周以上,過濾去渣,與壓搾液合並,加入砂糖、(加水適量,加熱溶解),然後加入剩余的白酒,拌勻,靜置14日以上,濾過,分裝,備用。 【功效】補氣養血,滋陰潤
【配方】防風、升麻、桂心、獨活、天雄(制)、羌活各30克,仙人掌及根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七味細判,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祛風濕,助腎陽,清虛熱。 【主治】風勞虛熱,頭頂攻急,言語錯亂,心膈煩悶,四肢拘急,手足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
【配方】枸杞子24克,當歸身、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術、白茯苓各30克,大棗10枚、生姜60克,炙甘草30克,白酒25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一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即可。冬季制備時,可采用熱浸法,即密封後,隔水加熱30分鐘,取出,靜置數日後,即可服用。均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大補氣血,保健強身。 【主
【配方】牛膝、山芋、川芎各90克,制附子、巴戟天、五味子、黃芪、山茱萸、人參各60克,五加皮、生姜、防風、肉苁蓉各75克,肉桂、茵芋、生地黃、磁石(醋煅碎)各30克,蜀椒(去目閉口,炒出汗)15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八味加工使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腎益氣,祛風除濕,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