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斛酒

      【配方】石斛120克,丹參、川芎、杜仲、防風、白術、人參、桂心、五味子、白茯苓、陳皮、黃芪、懷山藥、當歸、炮干姜各60克,炙甘草30克,牛膝90克,白酒8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七味細判,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健脾補腎,活血通絡,益氣暖胃。   【主治】風虛勞,腳氣痺弱,筋骨疼痛,腹內冷,不

  • 瓊漿藥酒

      【配方】鹿茸、龍眼肉各30克,人參、川附片、黃精(酒炙)冬蟲夏草、當歸、佛手、驢腎各60克,陳皮90克,狗脊(沙燙去毛)、枸杞子、補骨脂(鹽水制)、金櫻肉、韭菜子、淫羊藿(羊油制)、懷牛膝、靈芝各120克,麻雀頭50個(約30克),紅糖3000克,紅曲140克,白蜜5000克,45度白酒50千克。   【制法】將前十九味稱取加工潔淨、炮制合格的藥材,放

  • 黃芪酒

      【配方一】黃芪、獨活、山茱萸、桂心、蜀椒、白術、牛膝、葛根、防風、川芎、細辛、制附子、炙甘草各90克,大黃30克,干姜75克,秦艽、當歸、制烏頭各60克,白酒8000千克。大虛加肉苁蓉、玉竹、石斛各60克;多忘加石菖蒲、紫石英各60克,心下有水氣加茯苓、人參各60克,山藥90克。   【制法】將前十八味共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後,過

  • 百補酒

      【配方】鹿角(蹄)120克,知母40克,黨參30克,懷山藥(炒)、茯苓、炙黃芪、芡實、枸杞子、菟絲子、金櫻子肉、熟地黃、天冬、楮實子各24克,牛膝18克,麥冬、黃柏各12克,山茱萸、五味子、龍眼肉各6克,白酒6000毫升,蔗糖630克。   【制法】將前十九味切碎,置容器中,用白酒分2次密封浸泡,第1次30日,第2次15日,傾取上清液,濾過;另將蔗糖制

  • 桂枝酒

      【配方一】桂枝、雲茯苓各40克,川芎、獨活、炙甘草、牛膝、山藥、制附子、杜仲、陸英根、炮姜、踯躅花各30克,防風、白術各35克,茵芋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五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脾腎,祛風濕,溫經通絡,利竅。   【主治】四肢抽搐,肌肉疼痛,體虛乏力,關節不利,口噤,口眼歪

  • 萬靈至寶仙酒

      【配方】淫羊藿300克,當歸240克,雄黃、黃柏各60克,仙茅、列當、知母各120克,白酒7500毫升。   【制法】將前7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桑柴武火懸瓶隔水煮6小時,再埋地下3日去火毒,取出,浸泡7日後撈出藥渣,過濾去渣即成。藥渣再曬干研為細末,稻米面打為糊丸如梧桐子大,儲瓶備用。   【功效】生精血,益腎水,助陽補陰,健身強體。  

  • 淫巴酒

      【配方】淫羊藿、巴戟天各2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先將前兩味切碎,與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以上便可飲用。   【功效】壯陽祛風。   【主治】神經衰弱,性欲減退,風濕痺痛,肢體癱瘓,末梢神經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單方驗方治百病》。

  • 山藥茱萸酒

      【配方】懷山藥100克,山茱萸30克,五味子、人參各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精髓,健脾胃。   【主治】體質虛弱、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遺精、早洩、盜汗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

  • 小金牙酒

      【配方】金牙、細辛、地膚子、莽草、干地黃、防風、葫蘆根、附子、菌芋、川續斷、蜀椒、獨活各120克,白酒4000毫升。   【制法】將金牙研細末,入布袋,余11味皆薄切,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4~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壯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   【主治】風疰百病,虛勞濕冷,肌緩不仁,不能行步。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

  • 魯公釀酒

      【配方】干姜、踯躅、桂心、甘草、川芎、川續斷、細辛、附子、秦艽、天雄、石膏、紫菀各150克,葛根、石龍芮、石斛、通草、石楠、柏子仁、防風、巴戟天、山茱萸各120克,牛膝、天冬各240克,烏頭20枚,蜀椒100克,糯米15千克,酒曲500克。   【制法】將前二十五味搗碎,以水5000毫升浸漬3日,入酒曲合漬;糯米浸濕,瀝干,蒸飯,候冷,入藥材與水中拌勻

  • 三石酒

      【配方】白石英150克,陽起石90克,磁石12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三石搗成碎粒,用水淘洗干淨,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搖動數下,浸泡7~14日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補腎氣,療虛損。   【主治】精神痿靡、少氣無力、動則氣喘、陽萎、早洩及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適量溫服,日服3次。  

  • 肉桂黃芪酒

      【配方】黃芪、肉桂、巴戟天、石斛、澤瀉、白茯苓、柏子仁、川椒各45克,炮姜40克,防風、獨活、黨參、白芍藥、制附子、制川烏、茵芋、半夏、細辛、白術、炙甘草、栝樓根、山茱萸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二十二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中散寒,益氣健脾,祛濕止痛。   

  • 苡仁牛膝酒

      【配方】薏苡仁120克,牛膝70克,赤芍、酸棗仁(炒)、炮姜、制附子、柏子仁、石斛各45克,炙甘草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九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肝腎,利關節,祛濕除痺。   【主治】肝風筋脈拘攣、關節不可屈伸等。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溫服10毫升

  • 牛膝石斛酒

      【配方】牛膝40克,石斛、杜仲、丹參、生地黃各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強骨,活血通絡。   【主治】腎虛腰痛、關節疼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 葶苈酒

      【配方】葶苈子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搗碎,入白細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逐飲瀉水,瀉肺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胸脅痞滿、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又方用葶苈子(微研後成末)200克,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

  • 李冢宰藥酒

      【配方】桃仁、杏仁(均去皮尖)、芝麻(炒熟)各500克,蒼術200克,白茯苓、艾葉(揉去筋)、薄荷、小茴香各15克,刑芥50克,白酒適量(約5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細末,煉蜜和作l塊,投入酒一大罐,煮至藥團散為止,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潤燥,除膈氣。   【主治】虛寒性咳嗽。   【用法】口服:每次

  • 桑萸酒

      【配方】桑白皮250克,吳茱萸根皮150克,黃酒1500毫升。   【制法】先將上藥細切,入沙鍋中,加入黃酒,煎至500毫升。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瀉肺平喘,理氣止痛。   【主治】肺熱咳喘,痰多而黃,身熱口渴。   【用法】口服:上藥酒分3次服,每日空腹服1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二藥治咳,功力非凡,加之酒助藥力,其效尤著。肺寒咳

  • 百部酒

      【配方一】   【配方】百部1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切薄片,略炒後與白酒同置於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潤肺下氣,止咳殺蟲。   【主治】肺結核、百日咳、氣管炎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30毫升,日服2次,或隨量飲用。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之臨床,本方單用有效,若配合湯劑服用,效

  • 靈芝人參酒

      【配方】靈芝50克,人參20克,冰糖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先將前2味洗淨,切成薄片,晾干後與冰糖同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後去藥袋,攪拌後再靜置3日,取上清液飲用。   【功效】益肺氣,強筋骨,利關節。   【主治】肺痨久咳、痰多、肺虛氣喘、消化不良、失眠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 二術酒

      【配方】白術、蒼術各106克,白酒400毫升。   【制法】將二術切碎,置沙鍋中加水400毫升煮取300毫升,離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消脹止瀉。   【主治】脾虛所致的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胸腹脹滿、洩瀉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或隨時隨量飲之,勿醉。   【

  • 山楂酒

      【配方一】干山楂片500克,60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山楂洗淨去核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每日振搖1次,1周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活血化淤,消食去積。   【主治】消化不良及勞力過度、身痛疲倦和婦女痛經、高脂血症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一方山楂為2

  • 菖蒲木瓜酒

      【配方】鮮石菖蒲、鮮木瓜、九月菊各20克,桑寄生30克,小茴香10克,燒酒1500毫升。   【制法】先將前5味切成薄片或搗碎,入布袋,懸於容器中,加入燒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清心,柔肝,補腎,助消化。   【主治】陽虛惡風、消化不良、眩暈乏力等症。   【用法】口服:每日早晨溫飲10毫升。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

  • 姜附酒

      【配方】干姜60克,制附子4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切薄片或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日過濾去渣即得。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主治】心腹冷痛、呃逆、嘔吐、洩瀉、痢疾、寒飲喘咳、肢冷汗出。   【用法】口服:每次食前溫服1~2杯(30~6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

  • 伏龍肝酒

      【配方】伏龍肝(即灶心土)1塊(約雞蛋大),生姜3片,新竹筷(碎)1對,紅糖15克,苦酒、燒酒各50毫升。   【制法】先將生姜、竹筷用水1碗煮沸15分鐘,再入紅糖、苦酒和燒酒,煮沸,再將伏龍肝煅紅投入藥中。過濾去渣,取藥液澄清備用。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主治】突然受涼感寒、頭痛、惡寒、嘔吐腹痛、妊娠惡阻之嘔吐腹痛、食不下等。   

  • 狀元紅酒

      【配方一】   【配方】紅曲、砂仁各30克,當歸、廣皮、青皮各15克,丁香、麥芽、白蔻仁、山栀、厚樸、枳殼各6克,藿香9克,木香3克,白酒15000毫升,冰糖1000克。   【制法】將前十三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隔水蒸2小時後,過濾去渣,加入冰糖,溶解即成。取出放涼,儲存備用。   【功效】理氣健脾,化滯除脹。   【主治】

  • 姜汁葡萄酒

      【配方】生姜50克,葡萄酒500毫升。   【制法】先將生姜洗淨、晾干,搗爛如泥,置容器中,加入葡萄酒,密封,浸泡3日,濾出姜渣即成。   【功效】健胃祛濕,散寒止痛。   【主治】暖氣呃逆、寒性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每收良效,一般輕者1~2次,重者4~6次即愈。熱性呃逆忌

  • 薄荷酊

      【配方】薄荷葉50克,薄荷油50毫升,90%乙醇適量。   【制法】先將薄荷葉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1~3日,過濾去渣,沖入薄荷油混勻,加乙醇至1000毫升,即得。   【功效】驅風健胃。   【主治】暖氣、呃逆、惡心嘔吐、腹脹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0.5~1毫升。用時加冷開水稀釋後服用,每日1次。   【附記】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 玫瑰露酒

      【配方】鮮玫瑰花3500克,白酒15000毫升,冰糖2000克。   【制法】先將上藥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冰糖,密封,浸泡1個月以上,過濾去渣,用瓷壇或玻璃瓶儲存密封即成。   【功效】疏肝理氣,止痛和胃。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脹痛或刺痛,連及兩脅,暖氣頻繁,食欲缺乏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

  • 溫脾酒

      【配方一】   【配方】干姜、甘草、大黃各30克,人參、制附子各20克,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切薄片或搗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或將容器隔水煮沸,浸泡1~2日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止痛通便。   【主治】脾胃虛寒所致脘腹冷痛、大便秘結或久痢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每日早、

  • 二青酒

      【配方】青核桃600克,青木香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日,待酒變成黑褐色時開封,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理氣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痛時服用。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用本藥酒治療胃脘痛或遇情志不舒、兩脅脹痛等症,頗有良效。

Total 1184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28/40  30篇文章/Page  GoTo Page: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