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胄酒

      【配方】大棗、山藥、枸杞子各200克,砂仁、山楂、麥芽各100克,肉豆蔻、小茴香、干姜、雞內金各30克,炒陳皮80克,40度白酒3000毫升。   【制法】將大棗去核,與上藥烘干,研為細末,放沙鍋內加酒熱浸(65℃~70℃)30分鐘,放置待涼過濾,殘渣加酒再浸20分鐘,過濾,合並濾液加入蜂蜜100克,進行攪拌溶化,過濾,裝瓶備用。   【功能】健脾和胃

  • 元胡酊

      【配方】延胡索(元胡)(粗粉)500克,50%乙醇適量。   【制法】將上藥置有蓋容器中,加酸性乙醇(50%乙醇中加入酸液至pH為4)600毫升,均勻濕潤後密蓋,放置2小時。在填藥物以前,須先取脫脂棉一團或幾層紗布,用溶媒濕潤後,輕輕墊在滲濾器的底部,分數次將已濕潤的藥物粉填裝入筒內,每加1次均用木槌或瓶塞均勻壓平,再於藥料表面蓋二層濾紙或幾層紗布,再

  • 黨參酒

      【配方一】   【配方】老條黨參1條(或4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選用粗大連須的老條黨參,將其拍出裂縫或切成小段,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後即可開封取用。   【功效】健脾益氣。   【主治】脾虛洩瀉、肢冷、食欲缺乏、體倦乏力;肺虛氣喘、息短、聲音低微、懶言短氣;血虛萎黃、頭暈心慌;熱性病後津液耗傷、口渴等症。   【用法

  • 大蒜酒

      【配方一】   【配方】大蒜(去衣搗爛)1個,紅糖10克,燒酒50毫升。   【制法】將上3味同煎至沸,去渣備用。   【功效】祛風散寒,解毒止瀉。   【主治】感受風邪,發病突然。證見惡風、自汗、頭痛發熱、洩瀉如水。   【用法】口服:1次頓服,日服1~2劑。   【附記】《聖濟總錄》中必效酒即本方去紅糖,余同上,用於治破傷風。《中藥制劑匯編》中大蒜

  • 白藥酒

      【配方】白茯苓、白術、天花粉、懷山藥、芡實、牛膝、薏苡仁各15克,白豆蔻9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搖動1次,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健脾燥濕。   【主治】脾虛食少、食後腹滿、小便不利、大便溏洩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良

  • 干姜酒

      【配方】干姜30克,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干姜搗碎,置沙鍋內,加入黃酒,煮沸至300毫升,過濾去渣備用。   【功效】溫中逐寒,回陽通脈。   【主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痺;陽虛嘔吐,或吐衄,便血;老人冷氣心痛,舉動不得。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 蟲草田七酒

      【配方一】   【配方】冬蟲夏草5克,人參、三七各10克,龍眼肉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先將前三味藥研為粗末,與龍眼肉共置入容器中(或裝入紗布袋),注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以上,過濾即得。   【功效】補氣養血,寧心安神。   【主治】久病體虛、氣血兩虧、腰膝酸軟、失眠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 菟絲杜仲酒

      【配方】菟絲子30克,牛膝、炒杜仲各15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壯腰膝。   【主治】肝腎虛損、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 止痛酊

      【配方一】延胡索、白芷各5000克,山豆根10000克,70%乙醇適量。   【制法】將前三味研成粗粉,用滲濾法.以乙醇為溶劑,制成酊劑共50kg,分裝即成。   【功效】理氣止痛。   【主治】胃脘痛、腹痛、頭痛、月經痛、腰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mL,用溫開水沖服,日服3次,或痛時服用。   【附記】引自《中藥制劑匯編》。驗之臨床,止痛效

  • 丁香山楂酒

      【配方】丁香2粒,山楂6克,黃酒50毫升。   【制法】將上藥搗碎放入瓷杯中,再注入黃酒,再把瓷杯放入鍋內,隔水煮10分鐘,去渣備用。   【功效】溫中止痛。   【主治】感寒腹痛、腹脹、吐瀉等症。   【用法】口服:趁熱1次頓服。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之臨床,效果甚佳。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千盒翼方》中丁香煮酒,即本方。丁香改用10克,

  • 救急水

      【配方】廣木香、丁香、大茴香、牙皂、肉豆蔻、廣橘皮、石菖蒲、荜茇各5克,生大黃15克,川厚樸、蒼術各8克,藿香6克,綱辛、吳茱萸各4克,肉桂、高良姜、白豆蔻各3克,白酒800毫升。   【制法】將上十七味藥研粗末,與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20日後,去渣,加樟腦10克,薄荷冰1.5克拌勻即戒。   【功效】提神醒腦。   【主治】胸腹脹悶不適、惡心欲

  • 救急藥酒

      【配方】上肉桂、公丁香各15克,北細辛、砂仁、豆蔻、罂粟殼各10克,樟腦125克,汾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七味粉細,置容器中,加入汾酒,密封,浸泡1周後,過濾去渣,瓷瓶收儲備用;或灌裝在5毫升玻璃瓶中蠟封口備用。   【功效】醒神開竅,行氣止痛。   【主治】暑月貪涼飲冷,過食瓜果生冷以致腹痛、嘔吐、洩瀉、頭痛、惡寒、肢冷等症。   【用法】

  • 屠蘇酒

      【配方一】   【配方】厚樸、桔梗、防風、桂枝、茅術、貢術、制川烏、白芷各8克,大黃、廣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靈仙、甘草各5克,冰糖520克,白酒52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六味加工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冰糖,隔水加熱煮沸後,密封,靜置24小時後,過濾去渣,裝入瓷壇儲存備用。   【功效】祛風散寒,理氣消脹,健脾和胃

  • 菌陳栀子酒

      【配方】菌陳30克,栀子15克,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兩味藥用黃酒煎服。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濕熱黃疸(熱重於濕)。   【用法】口服:每日1劑,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忌食油膩、濕面、豆腐及生冷之物。

  • 刺五加酒

      【配方一】   【配方】刺五加6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涼血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腸風痔血,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20毫升,日服2或3次。   【附記】引自《本草綱目》。驗之臨床,均有良效。   【配方二】   【來源】《本草

  • 秘傳三意酒

      【配方一】   【配方】枸杞子、生地黃各500克,火麻子仁300克,白酒3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潤燥。   【主治】陰虛血少、頭暈口干、大便偏干燥等症。   【用法】口服:每日適量飲用,中病即止。   【附記】引自《松崖醫經》。驗之臨床,本方用於腸燥便秘

  • 芝麻枸杞酒

      【配方】黑芝麻(炒)、生地黃各300克,枸杞子500克,火麻仁15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   【制法】將前四味加工使碎,置沙鍋中,加水3000毫升,煮至2000毫升,取汁候冷。糯米蒸熟,候冷後置容器中,加入藥汁和酒曲(先研末)拌勻,密封,置保溫處釀酒14日,酒熟啟封,壓去糟渣,即成藥酒。備用。   【功效】滋肝腎,補精髓,養血益氣,調五髒

  • 芝麻杜仲酒

      【配方】黑芝麻(炒)、杜仲、懷牛膝各12克,丹參、白石英各6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搗碎,除芝麻外,余藥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芝麻,攪拌均勻、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堅筋骨,祛風濕。   【主治】大便秘結,腰腿酸軟,精血虧損,筋骨萎軟,頭暈目眩,風濕痺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

  • 地黃羊脂酒

      【配方】地黃汁70毫升,生姜汁50毫升,羊脂150克,白蜜75克,糯米酒1000毫升。   【制法】將糯米酒倒入壇中,置文火上煮沸,邊煮邊徐徐下羊脂,化盡後再加入地黃汁、生姜汁,攪勻,煮數十沸後離火待冷。再將白蜜煉熟後倒入酒內攪勻,密封,置陰涼處,浸泡3日後開封即成。   【功效】補脾益氣,調中開胃,滋陰生津,潤燥通便。   【主治】腸燥便秘;虛勞形瘦

  • 膝瓜酒

      【配方】牛膝、木瓜各5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與白酒一起置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後便可飲用。上述藥量可連續浸泡3次。   【功效】溫利舒筋,解粘通便。   【主治】粘連性腸梗阻。   【用法】口服:每晚臨睡前飲1次,每次飲量可根據個入酒量而定,以能耐受為度。   【附記】引自《民間秘方治百病》。屢用有效。

  • 補益杞圓酒

      【配方】枸杞子、龍眼肉各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搖動,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養心脾。   【主治】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腰酸肢倦、健忘、失眠、食欲缺乏、神志不安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中國醫學大辭典》。驗之臨床

  • 消脂酒

      【配方】山楂片、澤瀉、丹參、香茹各30克,白酒500毫升,蜂蜜150克。   【制法】將前四味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加蜂蜜溶解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活血消脂。   【主治】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效果甚佳。

  • 全蠍祛風酒

      【配方】全蠍、人參、紫桑椹、鉤籐各20克,雞血籐、木瓜、五加皮各15克,精白糧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七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糧酒,密封,浸泡15~30日,過濾去渣,瓶儲。   【功效】祛風活絡,益氣舒筋,除痺痛,利關節。   【主治】低血壓症、關節痺痛、麻木癱瘓、半身不遂。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中午、晚間各服1次。

  • 天麻健腦酒

      【配方一】   【配方】天麻15克,黃芪、黨參、何首烏、五味子、枸杞子、茯苓各10克,白糖適量,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研成粗末,用紗布袋裝,扎口,白酒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待用。   【功效】益氣養陰,健腦益智,寧心安神。   【主治】氣短神疲,失眠健忘,神志

  • 延年益壽酒

      【配方一】   【配方】制首烏100克,菟絲子、桑椹子36克,旱蓮草、金櫻子、熟地黃、透骨草各50克,牛膝、黃芪、肉桂、稀莶草、女貞子、桑葉各25克,白糖50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將首烏、熟地黃、牛膝、黃芪、肉桂5味藥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周,且每日攪拌1次,再將余下的藥用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2小時,含藥液濾過,濃縮成膏狀,與

  • 活血養心酒

      【配方】丹參60克,白酒500~1000毫升。   【制法】將丹參切薄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去藥袋即成。   【功效】調經順脈。   【主治】心絞痛、婦女月經不調、血栓性脈管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 靈芝丹參酒

      【配方】靈芝30克,丹參、三七各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精神,治虛弱,活血止痛。   【主治】冠心病、神經衰弱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 冠心酒

      【配方】栀子、三七粉各10克,丹參15克,瓜萎、薤白、豆豉各30克,冰糖2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切片或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冰糖,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得。   【功效】活血化淤,開胸散結,清熱除煩,蠲痺止痛。   【主治】治療並可預防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30毫升,日服2次。預防每晚臨睡前

  • 安神酒

      【配方一】龍眼肉2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   【主治】虛勞贏弱、驚悸、失眠、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萬病回春》。此藥酒還可用於心脾兩虛、食少納呆、心神不寧、精神不

  • 補氣養血酒

      【配方】破故紙、熟地黃、生地黃、天冬、麥冬、人參、當歸、川芎、白芍、雲茯苓、柏子仁、砂仁、石菖蒲、遠志各30克,木香15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五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注入白酒,放火上煮沸,密封,浸泡5日後,過濾,去渣,收儲備用。   【功效】補氣血,理脾胃,安神定志。   【主治】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怔忡健忘,頭昏眼花。   【

Total 1184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29/40  30篇文章/Page  GoTo Page: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