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馬桑根

馬桑根

馬桑根  【中藥名】馬桑根 ma sang gen

  【別名】烏龍須、黑龍須。

  【英文名】Radix Coriaria。

  【藥用部位】來源於馬桑科植物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的根。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高可達6米。主根粗大,根皮紅褐色。幼枝有稜,帶紫紅色。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圓形,頂端急尖,無毛或僅下面沿脈有細毛,全緣。總狀花序側生於上年生枝上,下垂;花雜性,雄花序先葉開放;花小,花瓣5枚,稍帶綠色或紅色,後花增大變成肉質,包被果實。果為漿果狀瘦果,5個,外包肉質花瓣,熟時花被由紅色變為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或山溝灌叢中。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廣西、西藏、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刮去外皮,干燥。

  【藥材性狀】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5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多結節皺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淡棕黃色,木質部淡黃白色。氣微香,味淡而澀。

  【性味歸經】性涼,味苦、酸。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解毒散結、殺蟲。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用於治療風濕麻木、癰瘡腫毒、風火牙痛、痞塊、瘰疬、痔瘡、目赤腫痛、湯火燙傷、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所含馬桑內酯主要興奮延腦和脊髓,可作為巴比妥類催眠劑。

  【化學成分】含馬桑內酯、杜廷內酯、馬桑亭、單寧、多糖及黃酮、沒食子酸、山奈酚和馬桑糖等。毒性成分主要為馬桑毒素、羟基馬桑毒素、馬桑亭等。

  【使用禁忌】本品有毒,小兒、孕婦、體弱者禁用。服後忌食豆類。

  【配伍藥方】①治風火牙痛:馬桑根白皮(去黑皮)30克,地骨皮30克。炖豬拱嘴吃(加鹽)。(《重慶草藥》)

  ②治痞塊:馬桑根3克,仙人掌15克。炖豬肉吃。(《貴州草藥》)

  ③治鉤蟲:馬桑根60克,苡米根60克,木瓜30克。水煎,沖糖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風濕麻木,大便不利:馬桑根30克,鐵連環12克,牛耳大黃12克。熬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瘰疬:馬桑根15克,當歸15克,何首烏30克。炖肉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没有相关文章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