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國名老中醫驗方選集》 【配方】紫河車20g,熟地黃24g,龜甲膠18g,鹿角膠12g,黨參24g,黃芪24g,桑椹40g,制何首烏30g,制黃精30g,當歸20g,砂仁12g,仙鶴草60g。 【制法】龜甲膠、鹿角膠、紫河車單獨粉碎成細粉,備用。將其他藥物用白酒2000ml浸泡2周,過濾去渣,納入龜甲膠等粉末,攪拌混勻,10天後即可飲
【來源】《中醫疑難病方藥手冊》 【配方】澤瀉60g,山楂60g,丹參30g,玉竹30g。 【制法】上藥用白酒1000ml浸泡10天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 【功效】利濕化瘀,益陰降脂。 【主治】高脂蛋白血症。 【宜忌】控制飲食中脂肪的攝入。
【來源】江蘇中醫雜志 【配方】菟絲子40g,女貞子40g,熟地黃20g,制何首烏20g,肉苁蓉20g,補骨脂20g,黃芪60g,當歸20g,巴戟天40g,淫羊藿20g,紫河車粉20g,鹿角片20g。 【制法】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25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2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3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
【來源】《傷寒論》烏梅丸 【配方】烏梅30g,黃連6g,黃柏6g,當歸6g,干姜9g,熟附片6g,蜀椒5g,桂枝6g,人參6g,細辛3g。 【制法】將上藥用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500ml浸泡,7日後去藥袋,得藥液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3次。 【功效】溫髒安蛔,澀腸止瀉。 【主治】腹痛吐蛔、時發時止、上熱
【來源】《中國醫學大辭典》 【配方】鮮桑椹1000g。 【制法】將桑椹搗汁,煎過,備用。糯米5000g,淘洗浸泡,蒸煮至熟透,將蒸飯倒在容器中,拌入桑椹汁,待涼至35℃左右,用酒曲適量均勻拌入米飯中,按常法保溫,讓其發酵釀制成酒。 【用法】口服。每次30~60ml,早晚各1次。 【功效】養血滋陰通便。 【主治】血虛便秘。症見大便干結
【配方一】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配方】鮮玫瑰花450g(干品減半)。 【制法】將玫瑰花放瓷壇或玻璃瓶中,用白酒1500ml浸泡,同時放入冰糖200g,密封容器,1個月後,去渣過濾後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和營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脹痛或刺痛,嗳氣,消化不良,
【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配方】仙鶴草90g,小紅棗50g,赤小豆50g,黃精30g,山楂30g,雞血籐30g,甘草20g,補骨脂20g,當歸20g。 【制法】紅棗去核,赤小豆粉碎,與諸藥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1個月為1個
【來源】《百病中醫藥酒療法》 【配方】雞血籐250g。 【制法】雞血籐切成飲片,加水1000ml,文火煎煮2小時,先過濾去渣,再將藥液濃縮至250ml,最後加高度白酒1000ml,攪拌均勻,密閉靜置。3日後即可開封飲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空腹服10~15ml。 【功效】養血活血,舒筋活絡。 【主治】白細胞減少症。也可用於筋骨不
【來源】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配方】制附片15g,淫羊藿15g,木香15g,蒼術15g,白術15g,石榴皮15g,黨參25g,山藥25g,茯苓25g,神曲25g,炮姜10g,五味子10g,黃連10g。 【制法】上述藥物飲片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過濾後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功效】溫腎健脾,澀腸止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配方】秦艽18g,萆薢18g,補骨脂18g,煨诃子18g,黨參18g,茯苓21g,炒白術21g,山藥21g,砂仁5g,陳皮15g。 【制法】上述藥物用白酒1000ml浸泡,容器封口。每隔2日搖晃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調補脾腎。 【主治】以腹瀉
【配方一】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大佛手、砂仁、山楂各30g。 【制法】上藥洗淨,用黃酒或米酒500ml浸泡1周後即可飲服。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溫服。 【功效】疏肝行氣,醒脾和胃。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脘脅脹痛、惡心欲嘔、納食不化。 【宜忌】孕婦慎用。 ; 【配方二】 【來
【來源】山東民間方 【配方】炙黃芪120g,防風6g,柴胡6g,升麻6g,炒白術18g,炒枳實30g,煨葛根24g,山茱萸24g。 【制法】上藥碾成粗粒,用白酒750ml浸泡2周,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胃下垂。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 【配方】地龍40,膽南星30g,北杏仁30g,桔梗30g,防風30g,瓜蒌20g,枇杷葉24g,川貝母24g,甘草16g。 【制法】上藥碾碎成粗粒,用米酒750ml浸泡2周,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支氣管哮喘。 【附記】原方為
【來源】《金匮要略》半夏厚樸湯 【配方】法半夏24g,制厚樸18g,茯苓24g,紫蘇梗18g,生姜20g。 【制法】上藥用白酒500ml浸泡2周,過濾去渣,藥酒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行氣化痰,降逆除脹。 【主治】脘腹痞脹,不思飲食,胃輕癱綜合征。 【附記】原方在《金匮要略》一書中記載治
【來源】新中醫 【配方】黃芪120g,肉桂12g,升麻12g,制何首烏60g,雞血籐60g,枸杞予30g。 【制法】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養血。 【主治】白細胞減少症,屬氣血虧虛型。 【宜忌】
【來源】黑龍江中醫雜志 【配方】黃芪45g,淫羊藿25g,補骨脂25g,當歸25g,雞血籐90g,丹參45g,虎杖30g,大棗10枚。 【制法】將上述諸藥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5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補腎,養血活血。 【主治】
【來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配方】葛根30g,黃芩15g,黃連15g,甘草15g,蟬蛻20g,水牛角24g,赤芍15g。 【制法】上述藥物飲片用白酒500ml浸泡7天,過濾去渣,藥酒裝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20ml藥酒,兌入涼開水20ml服,每日2次。 【功效】清熱涼血。 【主治】過敏性紫癜。 【宜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忌
【來源】《現代中藥大辭典》 【配方】石韋300g,大棗100g。 【制法】石韋切碎,大棗每枚剖成兩半,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過濾取液,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20~30ml,每日2次。連服1周為1個療程。 【功效】促進白細胞數上升。 【主治】白細胞減少症。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 【配方】藿香15g,大腹皮5g,白芷5g,紫蘇5g,半夏10g,白術10g,厚樸10g,桔梗10g,炙甘草12g。 【制法】上藥研粗末,裝入紗布袋中,扎口,用白酒500ml浸泡7日,去藥袋,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30ml,早、晚各1次。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
【來源】中國醫藥學報 【配方】黃芪36g,黨參30g,白術24g,山藥24g,白芍24g,延胡索24g,赤石脂20g,地榆20g,炮姜20g,補骨脂20g,當歸20g,木香12g,兒茶12g,炙甘草12g。 【制法】上述藥物碾成粗末,裝入白紗布口袋,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
【來源】青海民間方 【配方】附子(制)36g,炒白術60g,炒艾葉24g,小茴香24g。 【制法】上藥用白酒500ml浸泡2周,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溫中祛寒,健脾燥濕。 【主治】胃下垂。 【附記】從本方藥物組成分析提示,本方適用於胃下垂證屬脾胃陽氣不振、寒濕內阻者,故方中附子助脾胃之陽,艾
【來源】中醫研究 【配方】合歡花50g,八月札100g,蜈蚣20條,石菖蒲60g,生酸棗仁60g,人參100g,紅花80g,丹參120g,肉桂50g,菟絲子150g,韭菜子100g,巴戟天100g,肉苁蓉100g,淫羊藿120g,枸杞子100g,川椒50g,罂粟殼100g,雞睾丸300g,雄蠶蛾60g。 【制法】上述藥物除雞睾丸外均與高粱酒25
【來源】經驗方 【配方】紅參20g,鹿茸10g,白糖15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汁與藥酒混合,加入白糖,攪拌混勻,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 【功效】補氣助陽,益腎填精。 【主治】用於腎精虧損,氣血不足,陽痿,更
【來源】《扶壽精方》 【配方】生地黃、茯苓、熟地黃各60g,人參、天冬、麥冬各30g。 【制法】將上藥粉碎成粗粉,用細紗布袋裝,扎緊口袋,備用。將白酒2000inl倒入淨壇中,放入藥袋,加蓋,置文火上煮數百沸,取下候涼,密封,置陰涼處。經5日後開封,去藥袋,貯入淨瓶中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功效】補腎潤肺
【來源】經驗方 【配方】銀耳、黑木耳各20g,冰糖40g。 【制法】將銀耳、黑木耳用溫開水泡透,去掉殘根,再用溫開水反復洗幾遍,撈出後瀝半干,切成細絲備用。將糯米酒1500ml倒入瓷器內,置文火上煮,待魚眼沸時加入銀耳絲、黑木耳絲,煮約半小時後離火,待冷後加蓋密封;經一晝夜開封濾渣,貯入淨瓶中。把冰糖放鍋中,加適量水,置火上煮熱至沸,糖色將要變
【來源】《南鄭醫案選》 【配方】蛤蚧尾1對,海狗腎2只,肉苁蓉40g,菟絲子20g,狗脊20g,枸杞子20g,人參20g,當歸15g,山茱萸30g。 【制法】先將海狗腎用酒浸潤透後切片,再將余藥粉碎成粗粉。藥材一同用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再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女貞子60g,生地黃30g,枸杞子60g,胡麻仁60g,冰糖100g。 【制法】將胡麻仁水浸,去掉漂浮物,洗淨蒸過,研爛;女貞子、枸杞子、生地黃搗碎,同胡麻仁用細紗布袋盛,扎緊口,備用。將冰糖放鍋中,加水適量,置文火上加熱溶化,待顏色轉黃色時,趁熱用紗布過濾一遍,備用。將白酒2000ml裝小壇內,放入藥袋,加蓋,置文火
【來源】《全國中成藥產品集》 【配方】海龍15g,海馬15g,人參10g,牡丹皮1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功效】補氣助陽。 【主治】用於腎虛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無力
【來源】四川民間方 【配方】杜仲(炒)20g,茯苓15g,枸杞子20g,杜仲葉20g,牛膝15g,菟絲子15g,制何首烏15g,當歸15g,補骨脂(制)15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2~3次。
【來源】經驗方 【配方】五加皮30g,杜仲(炒)30g,續斷15g,牛膝15g,桑寄生15g,狗脊15g,骨碎補20g,當歸15g,川芎10g,桂皮5g,陳皮15g。 【制法】上藥均為飲片,取玻璃瓶或陶瓷瓦罐盛裝,用50度白酒1500ml浸泡,密封瓶口,1個月後啟封取液,靜置,過濾後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