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清太醫院配方》 【配方】檀香6g,木香9g,丁香6g,砂仁15g,茜草60g,紅曲30g。 【制法】上藥共研粗末,紗布袋裝,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500ml浸泡,7日後取浸出液待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1~2次。 【功效】行氣快膈,開胃消食。 【主治】用於食積氣滯證,症見脘腹飽脹不舒、納呆、嗳氣頻作
【來源】經驗方 【配方】五味子40g。 【制法】五味子壓碎,用52度白酒250ml浸泡,每日振蕩1次,10日後濾去藥渣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寧心安神。 【主治】用於神經衰弱,心悸失眠。 【附記】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主產於我國東北、內蒙古、山西
【來源】《中國藥物大全》 【配方】玉竹30g,當歸20g,黨參20g,白芍30g,制何首烏2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並將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血,健脾胃。 【主治】用於氣陰不足,身倦乏力
【配方一】 【配方】當歸、吳茱萸、川芎各24g,炒白芍、白茯苓、陳皮、延胡索、丹皮各18g,香附(醋炒)、熟地黃各36g,小茴香、砂仁各12g,白酒2500mL。 【制法】將前十二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蒸煮2小時,靜置24小時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活血調經,開郁行氣。 【主治】月經不調,腹內疼痛或小腹內有結
【來源】四川中醫 【配方】大棗750g,甘草100g。 【制法】甘草用紗布袋裝,扎口。將藥袋和大棗置容器中,倒入黃酒2000ml,加熱煮沸後熄火,待涼後轉小火加溫(不必煮沸)20分鐘,去藥袋即可。 【用法】口服藥酒,食用藥棗。每次20ml,藥棗5枚,每日2次。7天為1個療程。 【功效】益氣健脾,統攝血液。 【主治】過敏性紫癜。症見皮
【來源】民間方 【配方】香菇(干品)50g,蜂蜜250g,檸檬3只。 【制法】香菇、檸檬洗淨、晾干,檸檬切成兩半,與蜂蜜一同放入酒壇中,加入60度白酒2000ml,密封浸泡。7天後將檸檬取出,再封口浸泡7天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健脾益胃。 【主治】高脂血症、維生素D缺乏症。 【宜忌】婦女產後
【配方一】 【來源】經驗方 【配方】山楂150g,麥芽150g。 【制法】上藥加工成粗末,用白酒1000ml浸泡,密封容器15天後,啟封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15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功效】清熱養陰,化瘀降糖。 【主治】2型糖尿病,陰虛內熱型。 【附記】陰
【來源】上海民間方 【配方】黃芪45g,雞血籐60g,丹參45g,黃精45g,海藻36g,玄參45g。 【制法】上述藥物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20日為1個療程,間隔10日後進行下1個療程。 【功效】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化痰軟堅。 【主治】動脈硬化、中風偏癱。 【宜忌】陰虛
【來源】《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 【配方】黃芪120g,當歸12g,赤芍12g,地龍15g,川芎15g,紅花10g,桃仁12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2次。3個月1個療程。 【功效】益
【來源】經驗方 【配方】當歸30g,雞血籐30g,枸杞子30g,熟地黃30g,白術20g,川芎20g。 【制法】上藥洗淨,曬干切碎,裝入紗布口袋中,扎口,置入酒壇中,用白酒1500ml浸泡,密封。30日後啟封,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ml,早晚飲用。 【功效】滋陰養血,調補肝腎。 【主治】用於老年人陰
【來源】經驗方 【配方】鎖陽60g,淫羊藿60g,巴戟天30g,肉苁蓉30g,三七15g,菟絲子30g,黃芪50g,制附片20g,車前子20g,女貞子20g,蛇床子20g,海狗腎5只,山萸肉40g,熟地黃40g,枸杞子40g,甘草15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2500吐浸泡。10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
【來源】《各急千金要方》 【配方】厚樸(制)30g,大黃2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用黃酒500ml浸泡3小時後,再以小火煮沸20分鐘,待涼後,密封容器。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最後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功效】消食導滯,行氣通便。 【主治】用
【來源】吉林民間方 【配方】人參20g,黃芪30g,鹿茸5g,枸杞子30g,酸棗仁20g,靈芝20g,五味子10g,蜂蜜200g。 【制法】諸藥共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干淨容器中,用白酒1500ml浸泡,密封容器。14日後啟封,取出藥袋,壓搾取汁。先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合並,再加蜂蜜調均勻,過濾後裝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0~20m
【來源】民間方 【配方】靈芝50g,人參15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安神。 【主治】用於氣虛乏力,心悸健忘,失眠,神經衰弱。 【附記】靈芝自古就被當作滋補強壯良藥,
【來源】經驗方 【配方】淫羊藿60g,續斷30g,五加皮(南)30g,骨碎補30g。 【制法】上藥加工成飲片或粗粒,裝白紗布口袋,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過濾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2次。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主治】用於肝腎不足,骨質疏松,腰膝酸痛。 【附記】淫羊藿是補腎壯陽的常用藥物,
【來源】《古今圖書集成》 【配方】杜仲(炒)50g,淫羊藿25g,懷牛膝25g,制附子25g,獨活25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汁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得。 【用法】飯前空腹溫飲。每次10~20ml,每日2次。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
【配方一】 【配方】川紅花120g,60度白酒400mL。 【制法】將上藥洗淨,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婦女沖任經虛寒,血淤性痛經,兼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亦可兌涼開水等量服或加紅糖適量服之,日服2次。 【附記】引自《大
【來源】經驗方 【配方】補骨脂2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吳茱萸10g,炒白術15g,炒白芍10g,陳皮6g,防風10g,大棗10枚,生姜15g。 【制法】上藥碾成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去藥袋,藥袋內藥液壓搾取出,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功效】溫腎抑肝,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真人養髒湯 【配方】人參10g(或黨參60g),炒白術24g,肉桂24g,白芍24g,肉豆蔻30g,诃子30g,罂粟殼12g,木香12g,炙甘草10g。 【制法】上藥碾成粗末,裝紗布袋內,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後,藥袋壓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
【來源】《實用中醫血液病學》 【配方】①綠礬(煅)90g,大棗120g,麥粉、食醋各適量。②潞黨參45g,茅蒼術36g,陳皮36g,厚樸30g,六神曲30g。 【制法】綠礬煅過,研細末,大棗煮爛去皮核。將綠礬末、食醋適量倒入砂鍋內溶化,放入棗肉,煮爛,濃縮,加入麥粉適量,搗和制成綠豆大小丸劑,晾干備用。將潞黨參、茅蒼術、陳皮、厚樸、六神益用白酒
【來源】山東中醫雜志 【配方】人參40g,天花粉40g,山藥40g,黃連20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末,用低度白酒10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健脾,清熱生津。 【主治】2型糖尿病。 【附記】方中人參以生曬參為宜。天花粉和黃連為本病&l
【來源】經驗方 【配方】葛根100g,丹參50g,川芎50g,當歸30g,雞血籐100g,地龍30g,紅花50g。 【制法】上藥加入低度白酒2500ml,小火加溫30分鐘,待涼,密封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30ml,每日2~3次。 【功效】活血通脈。 【主治】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及後遺症。 【宜忌】每次按規定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 【配方】杏仁、麻仁、枳殼、诃子各30g。 【制法】杏仁去皮、尖,枳殼炒黃,诃子炒、去核。諸藥研成粗末,紗布袋裝,用白酒5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壓搾液與藥酒合並,過濾後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ml。亦可兌白蜜服。 【功效】潤腸通便。 【主治】虛人、老人大便秘結。
【來源】《類證治裁》 【配方】木香10g,檀香10g,砂仁10g,蔻仁15g,厚樸15g,陳皮24g,蒼術27g,藿香27g,甘草10g。 【制法】上藥打碎成粗末,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去渣過濾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行氣止痛,和胃化濕。 【主治】胃脘脹痛,泛泛欲吐,證屬氣滯兼有濕滯者。
【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配方】黃芪90g,淫羊藿36g,白術36g,百部30g。 【制法】上藥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去渣過濾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 【功效】補肺益腎,健脾化痰。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證屬肺腎兩虛,痰濁阻滯。症見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氣喘,自汗,惡風,或動則氣短,腰酸肢軟,咳則
【來源】經驗方 【配方】白芷15g,藁本15g,川芎15g,羌活15g。 【制法】上藥打碎成粗粉,白紗布口袋裝,扎口,用米酒500ml浸泡10分鐘,加熱煮沸後轉小火再煮5~10分鐘,熄火,待涼後將藥袋壓搾取汁與藥酒合並,即成。 【用法】溫服。每次30ml,每日3次。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止痛。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疼。 【
【來源】《中國保健藥酒》 【配方】诃子10g,桂枝10g,山柰10g,青皮10g,樟腦15g。 【制法】將上述藥物用75%乙醇200ml浸泡7天,過濾去渣,濾液備用。 【用法】外用。每天外擦脫發處2~3次。 【功效】溫通經脈,促使生發。 【主治】用於脫發。 【宜忌】忌食豬油、肥肉,洗頭時勿用鹼性強的肥皂。
【來源】吉林中醫藥 【配方】蛤蚧1對,海馬10g,鹿茸10g,紅參15g,枸杞子50g,淫羊藿30g,五味子30g。 【制法】上藥用2500ml白酒浸泡7日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日臨睡前飲35ml,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壯陽。 【主治】男子陽痿。 【宜忌】陰虛陽亢者忌用。
【來源】經驗方 【配方】海馬2只。 【制法】海馬研細,紗布袋包扎,置淨容器中,用黃酒750ml浸泡,容垂加蓋,放爐子上小火煎煮,煮沸20~30分鐘,熄火。待涼後將藥袋取出,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合並,過濾裝瓶,密閉3日後啟用。 【用法】溫飲。每日1次,每次20ml。 【功效】益精壯陽。 【主治】用於陽痿,神疲乏力,腰肌勞損。
【來源】《壽世編》 【配方】地黃120g,枸杞子60g,沉香3g。 【制法】地黃蒸熟,切片,略曬干;枸杞子蒸熟,曬干。上述藥物用白酒1000ml浸泡14日,過濾,即得。 【用法】睡前口服。每次10~20ml。 【功效】滋陰明目,理氣行滯。 【主治】用於精血不足,氣滯不行所致頭暈眼、神疲乏力、食少腹脹等。 【附記】地黃為玄參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