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熟地黃100克,萬年青150克,桑椹120克,黑芝麻60克,懷山藥200克,南燭子、花椒各30克,白果15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前八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聰耳明目。 【主治】肝腎虧損、須發早白、視聽下降、未老先衰等。 【用法】口服:每次
【配方一】 【配方】黑芝麻、薏苡仁各300克,生地黃48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黑芝麻炒香,薏苡仁炒至略黃,將此兩味並搗爛,與切碎的生地黃共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潤五髒,填精髓,祛濕氣。 【主治】風虛痺弱、腰膝疼痛、神經衰弱、健忘、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
【配方】生地黃40克,白術30克,枸杞子24克,五加皮20克,甘草12克,糯米600克,細曲50克。 【制法】將前五味研碎,細曲研末,備用。將藥置沙鍋中,加水煮至1600毫升,去渣,倒入容器中,待冷;糯米洗淨,蒸飯,待冷,入細曲,拌勻,置容器中,拌勻,密封,置保溫處,如常法釀酒。21日後藥酒即熟,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和脾胃,烏發明目。
【配方】槐子12克,旱蓮草1.5克,生地黃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共研細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涼血,祛風,黑發。 【主治】須發早白。 【用法】口服:取酒飲一醉後,覺來須發盡黑。恐無人信,將白毛雞、犬喂試之,皆變為黑雞犬也。 【附記】引自《普濟方》。
【配方】制首烏90克,熟地黃、生地黃、天冬、麥冬各45克,枸杞子、牛膝、當歸、女貞子各30克,黑豆(炒香)6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益腎,生發烏發。 【主治】青年脫發和白發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
【配方】桑椹子(火燒干)、何首烏(用黑芝麻煮過)各300克,冬青子(鹽水炒)60克,旱蓮草、烏飯葉、黑豆皮(不用豆)、干茄花(淨瓣)、烏犀角(用銅罐河水熬,滴水成珠)(代)各90克,熟地黃210克,白酒30000毫升。 【制法】將前九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3炷香時,取出,埋入土中7日以出火毒。取出,過濾去渣,即成。 【
【配方】熟地黃,五加皮,赤、白何首烏各120克,生地黃240克,白茯苓、甘菊花、麥冬、石菖蒲、甘枸杞、白術、當歸、杜仲各60克,蓮心、槐角子、天冬、蒼耳子、肉苁蓉、人參、天麻、牛膝、沙苑、蒺藜各30克,茅山蒼術45克,沉香、防風各15克,白酒(無灰醇酒)904毫升。 【制法】將前二十五味洗淨、切片、入布袋,置瓷壇中,入酒密封,浸泡7~14日後,取出
【配方】大枸杞200克,生地黃汁300毫升、白酒1500毫升。 【制法】大枸杞要每年冬10月壬癸日,面東采摘紅肥者,搗破,同酒盛於瓷器內,浸泡21日足,開封,添生地黃汁攪勻,各以紙3層封其口,候至立春前30日開瓶飲用。 【功效】滋肝腎,烏須發,身輕體健,功不可述。 【主治】須發早白。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飲20~30毫升,日服2次。
【配方】三葉酸、黑桑椹各2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即可取用。 【功效】潤五髒,調氣血,烏須發。 【主治】須發早白、腰酸、頭暈目眩、燥熱咳嗽、口渴、小便不利、耳鳴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驗方選》。
【配方】何首烏、熟地黃各30克,當歸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洗淨,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主治】須發早白、腰酸、頭暈、耳鳴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白茯苓、人參各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日後,再用文火煮沸,以酒色變黑為度,埋入土中7日以去火毒,取出,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益氣血。 【主治】氣血兩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15~30毫升,日服3次,或不拘時,隨量飲之。 【附記】
【配方一】何首烏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藥研為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2次,浸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養血,補肝腎。 【主治】須發早白、血虛頭暈、眼花,腰酸帶下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二】何首烏、松針、五加皮各3
【配方】枸杞子、何首烏各120克,當歸、天冬、生地黃各60克,黨參、菟絲子、補骨脂、山茱萸各20克,懷牛膝90克,蜂蜜12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蓋好,置文火上煮魚眼沸,取下候冷,密封,埋入土中7日以去火毒,取出過濾去渣,加入蜂蜜,拌勻,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主治】未老
【配方】熟地黃、生地黃、五加皮、蓮子心、槐角子各90克,沒食子6枚,白酒40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搖動數下,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將藥渣曬干,加工成細末,與大麥適量炒和,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 【功效】補腎固精,養血烏發,壯筋骨。 【主治】須發早白、腰膝無力、遺精滑洩、精神委靡
【配方】枸杞子60克,黑芝麻30克(炒),生地黃汁80毫升,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枸杞子搗碎,與黑芝麻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日,再加入地黃汁,攪勻,密封,浸泡3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滋陰養肝,烏須健身、涼血清熱。 【主治】陰虛血熱、頭暈目眩、須發早白、口舌干燥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20~30毫
【配方】女貞子250克,低度白酒750毫升。 【制法】將上藥拍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養肝明目。 【主治】陰虛內熱,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肢體乏力,腎虛腰痛,須發早白,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脈弦細數。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5毫升,日服1~2次。 【附
【配方】常春果、枸杞子各2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拍裂,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益精血,烏須發,悅顏色,強腰膝。 【主治】須發早白、身體虛弱、腰膝冷痛、婦女經閉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4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制首烏100克,茯苓50克,牛膝、當歸各25克,枸杞子、菟絲子各20克,補骨脂15克,燒酒1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為粗末,入紗布袋中,扎口,白酒浸泡。1個月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兩液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功效】補益肝腎,烏須黑發。 【主治】肝腎不足,須發早白,牙齒動搖,夢遺滑精,腰膝酸軟,婦女帶下,男性不育。 【用
【配方】何首烏24克,當歸12克,生地黃16克,黑芝麻仁12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隔水以文火煮數沸,取出待冷後,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養精血,清熱生津,烏發。 【主治】陰虛血枯、腰膝酸痛、遺精、帶下、須發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配方】藜蘆、蛇床子、黃柏、百部、五倍子各4.5克,斑蝥3克,95%乙醇1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周後,即可取用。 【功效】殺菌生發。 【主治】斑禿。 【用法】外用:用棉簽蘸此酊塗搽皮損處,可先搽1片,如反應不嚴重,可搽較大范圍,如皮損較廣泛,則宜先剃發,每日塗搽1~2次。一般在塗後出現紅
【配方】冬蟲夏草100克,白酒4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即可。 【功效】補氣血,助生發,烏須發。 【主治】圓形脫發、脂溢性脫發、神經性脫發、小兒頭發生長遲緩。 【用法】外用:用牙刷蘸此酒外擦1~3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附記】引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臨床證明:本藥酒亦可內服。每日服10~15
【配方】何首烏30克,熟地黃24克,枸杞子、麥冬、當歸、龍眼肉、西黨參各15克,龍膽草、白術、茯苓各12克,廣皮、五味子、黃柏各9克,黑棗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十四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清濕毒,養血生發。 【主治】青壯年血氣衰弱,頭發脫落不復生,且繼續脫落
【配方】黑豆、黑芝麻、大棗、何首烏、熟地黃各40克,當歸、川芎各10克,60度米酒750毫升。 【制法】將上藥投入米酒中,密封,浸泡15~20天後即可取用。 【功效】滋陰養血,烏須黑發。 【主治】少年白發。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附記】引自《單方驗方治百病》。
【配方】熟地黃、枸杞子各60克,沉香6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主治】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脫發、白發、健忘,甚至斑禿。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補品補藥與補益良方》。
【配方】蔓荊子6克,附子2枚,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兩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陽祛風,通經和血。 【主治】頭發脫落及偏、正頭痛等。 【用法】外用:每日取此酒洗頭1~2次。不效,可再制再用。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一】 【配方】鮮側柏葉32克,60度白酒(或75%乙醇)100~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祛風生發。 【主治】脫發、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外用:外塗擦患部,日塗3次。 【附記】引自《浙江中醫雜志》。 【配方二】 【來源】經驗方
【配方】鮮骨碎補30克,洋金花、側柏葉各9克,丹參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通絡,和血生發。 【主治】斑禿、脫發等。 【用法】外用:不拘時,取此酒塗搽患處。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鮮側柏葉、鮮骨碎補各30克,鬧羊花9克,85%乙醇1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搗爛,連汁置容器中,加入85%乙醇,密封,浸泡兩周後,過濾壓搾取汁,備用。 【功效】補腎通絡,涼血和血。 【主治】脫發。 【用法】外用:塗搽患處,日塗數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
【配方】芫花、紅花、制川烏、制革烏、細辛、川椒各3克,75%乙醇(或白,酒)1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1周後,即可取用。 【功效】辛散通絡、活血化淤。 【主治】斑禿。 【用法】外用。塗搽患處,擦至頭皮發熱、發紅為度,每日1次,30次為1個療程。 【附記】引自《四川中醫》。
【配方】羊踯躅花(即鬧羊花)、骨碎補各15克,川花椒30克,高粱酒15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共研粗末,入有蓋的玻璃瓶內,再注入高粱酒,將瓶蓋蓋緊,浸泡7日後,即可開始取用。 【功效】解毒,殺蟲,生發。 【主治】斑禿。呈圓形脫落,膚色紅光亮,癢如蟲行。 【用法】外用:先用老生姜切片,用截面擦患處,待擦至皮膚有刺痛感時,再用羊毫筆蘸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