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肉苁蓉的鑒別方法

肉苁蓉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肉苁蓉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的帶鱗葉的肉質莖。苁蓉,由從容二字演化而來。該藥材肉質柔潤,藥性補而不峻,從容和緩,故名肉苁蓉。

  【藥材歷史考證】肉苁蓉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肉苁蓉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干。”河西,即今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本草經集注》曰:“代郡、雁門屬並州,……河南間至多。今第一出隴西,形扁廣,柔潤,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國者,形短而少花。巴東建平間亦有,而不如也。”並州,即今山西省大部、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及陝西北部。河南,即今甘肅西南部黃河以南地區。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縣南。《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出肅州、祿福縣沙中,三月四月掘根,切取中央好者三四寸,繩穿陰干,八月始好,皮如松子鱗甲。”肅州,即今甘肅疏勒河以東,高台以西。《本草圖經》曰:“今陝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來者,肉厚而力緊,……苗下有一細扁根,長尺余,三月采根。”西羌界,即今陝西、甘肅一帶。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今所用肉苁蓉基本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莖肉質肥厚,扁平,不分枝或自基部2~4分枝,寬5~10cm,厚2~5cm,向上漸變細;葉肉質,鱗片狀,黃色,覆瓦狀排列,生於莖下部的較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cm,寬1~2cm,上部的較稀疏並變狹,三角狀披針形,兩面無毛。穗狀花序頂生,長15~50cm,直徑4~7cm,花序下有大苞片1,與葉同形,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小苞片2,背面被毛;花萼鐘狀,長1~1.5cm,頂端5淺裂,裂片近圓形,有緣毛;花冠筒狀鐘形,長3~4cm,頂端5裂,裂片近半圓形,邊緣常稍外卷,顏色有變異,淡黃白色或淡紫色,干後常變棕褐色;雄蕊4,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5~6mm處,長15~25mm,基部被皺曲長柔毛,花藥長卵形,密被長柔毛,頂部有驟尖頭;子房橢圓形,基部有蜜腺,花柱比雄蕊稍長,無毛,柱頭近球形。蒴果卵球形,長15~27mm,直徑13mm,2瓣開裂,褐色。種子多數,橢圓形或近卵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藥材顯微鑒定】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鹽酸的乙醇8ml,加熱回流1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加氨試液調節至中性,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3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铋鉀試液1~2滴,生成橘紅色或紅棕色沉澱。

  【生境分布】生於沙丘荒漠中。主要寄生於藜科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 A. Mey.) Bge.的根上。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新疆。

  【采集加工】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飲片炮制

  1.肉苁蓉: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干燥。

  2.酒苁蓉:取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盡。

  【飲片鑒別】本品為不規則形切片,厚約3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肉質鱗葉。切面黃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不規則的波狀環紋,或排成條狀而散列。氣微,味甜、微苦。

  【性能功用】甘、鹹,溫。歸腎經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內服:6~9g。水煎服。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