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北豆根

北豆根

北豆根藥材  【中藥名北豆根 beidougen

  【別名】磨石豆根、山花子根、蝙蝠葛根、馬串鈴、山豆根、苦豆根、北山豆根、野豆根、黃條香。

  【英文名】Menispermi Rhizoma。

  【藥用部位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長達10米以上,全體近無毛。根莖多橫生,細長。莖基部稍木質,小枝綠色,有縱條紋。葉互生,葉柄盾狀著生,長6~12厘米,被稀短毛;葉片圓腎形或卵圓形,長、寬為5~1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葉緣近全緣或5~7淺裂,裂片近三角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具掌狀脈5~7條。花序腋生,短圓錐狀,花小,單性異株,雄花序總花梗長3~7厘米,花梗長5~7毫米,基部具小苞片1,線狀披針形,雄花萼片5,窄倒卵形,花瓣6~9,黃綠色,卵圓形,較花萼小,雄蕊10~20枚,花藥球形,雌花通常具3心皮,分離,花柱短。核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種子l粒,馬蹄形。

  【產地分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或攀緣於巖石上。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和泥土,曬干。

  【藥材性狀】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有時可見分枝,長約50厘米,直徑3~8毫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或突起的細根痕,外皮易成片脫落。質韌,不易折斷,折斷面不整齊.纖維性,維管束呈放射狀排列,木質部淡黃色,中心有類白色的髓。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肺經胃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內服煎湯,治療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外痔。治療扁桃體炎和咽喉炎:北豆根、鬼針草等量,煎服;治痢疾、腸炎:北豆根15克,水煎服,或北豆根15克、徐長卿9克,水煎服。

  【藥理研究】具抗菌作用,對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含的蝙蝠葛鹼為廣泛的抗心律失常藥,直接抑制窦房結,減慢心率,明顯抑制豚鼠離體灌流心髒去甲腎上腺素出胞釋放量,能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抑制心肌和抗心律失常;蝙蝠葛蘇林鹼靜脈注射能明顯對抗小鼠常壓缺氧,抗腦缺血。毒性:蝙蝠葛鹼腹腔注射小鼠LD50為(205±24)毫克/千克。近年來,蝙蝠葛鹼主要試用於治療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病。另外本品還具有抗心律失常、降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尚具有抗炎、鎮痛、鎮咳祛痰、抑菌、局麻、松弛肌肉等作用。

  【化學成分】根莖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如山豆根鹼、去甲山豆根鹼、山豆根酚鹼、蝙蝠葛鹼、蝙蝠葛蘇林鹼、木蘭花鹼、青籐鹼、N-去甲尖防己鹼、尖防己鹼、蝙蝠葛辛、山豆根鹼、青籐鹼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虛便溏者禁服,孕婦及有肝病患者慎服。劑量不宜過大。

  【相關藥方】①治咽喉腫痛:a.北豆根、射干各3克。共研細末,吹入咽喉。b.北豆根9克,桔梗3克,酸漿8個。水煎,日服2次。(a、b方出自《吉林中草藥》)c.北豆根、玄參牛蒡子各15克,枯梗7.5克,甘草5克。水煎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②治慢性扁桃體炎:北豆根9克,金蓮花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③治肺熱咳嗽:北豆根、前胡、牛蒡子、枇杷葉各9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痢疾、腸炎:北豆根9克,徐長卿9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⑤治牙痛:北豆根9克,玄參、地骨皮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⑥治腰痛:北豆根30克,白酒50毫米,浸7天,每日2次,每次飲1杯。(《吉林中草藥》)

  ⑦治濕熱黃疸:北豆根9克,茵陳15克,生大黃6克,栀子9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⑧治禿瘡:北豆根30克,白糖適量,共研末,用雞蛋搗成膏,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相關推薦文章

  北豆根生物鹼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