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板藍根

板藍根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板藍根 banlangen

  【別名】北板藍根、靛青根、藍靛根。

  【英文名】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

  【來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無毛或稍有柔毛;主根直徑5~8毫米,灰黃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帶粉霜。莖生葉矩圓狀橢圓形,有柄。莖生葉矩圓形呈矩圓披針形,長5~7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鋸齒。花序復總狀;花黃色,直徑3~4毫米。短角果矩圓形,扁平,邊緣有翅,長約1.3厘米,寬約4毫米,紫色,無毛,有短尖,基部漸狹。種子一個,橢圓形,長3毫米,褐色。

  【產地分布】主產於河北、江蘇、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初冬采挖,除去莖葉,洗淨,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稍扭曲,長10~40厘米,直徑0.3~1.2厘米。表面灰黃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並有淡灰黃色橫長的皮孔。根頭略膨大,可見輪狀排列的暗綠色葉柄殘基、葉柄痕以及密集的疣點突起。質實而脆,折斷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占半徑的1/2~3/4,木部黃色。氣微,味微甜後澀。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心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用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瘡疹等。

  【藥理研究】具有抗細菌、病毒、抗內毒素、抗癌、增強免疫調節等作用,對乙型肝炎病毒DNA有中度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以及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本品含(R,S)-告依春、表告伊春、靛藍、靛玉紅、3-谷固醇、羽扇豆醇、洋丁香酚苷、大黃酚等。並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較高,氨基酸可能是板藍根中的一個主要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無實熱火毒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乙型腦炎輕型或中型:板藍根30克,大青葉15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玄參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芩12克,干地龍9克。水煎服。(中山醫學院《中藥臨床應用》板藍大青湯)

  ②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板藍根125克。水煎服。每2小時1次。(《山西中草藥》)

  ③治肝炎:板藍根、茵陳各15克,赤芍9克,甘草3克。水煎服。轉氨酶高者加夏枯草6克。(《新疆中草藥》)

  ④治肺炎:板藍根、夏枯草各15克,虎杖30克,功勞葉12克,銀花9克,青蒿9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⑤治腮腺炎:板藍根15克水煎服。藥渣擠汁搽敷患處。(《山西中草藥》)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