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五靈脂

五靈脂

中藥五靈脂圖片  【中藥名】五靈脂 wulingzhi

  【別名】藥本、寒號蟲糞、寒雀糞。

  【英文名】Faeces Trogopteri。

  【藥用部位】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糞便。

  【動物形態】形如松鼠,較松鼠略大。體長20~30厘米,體重250~400克。頭寬,吻部較短,眼大而圓,耳殼明顯,耳基部前後方生有黑色細長的簇毛。前後肢間有皮膜相連。尾呈扁平狀,略短於體長,尾毛長而蓬松。全身被毛為灰褐色,毛基部黑灰色,上部黃色,尖端黑褐色。顏臉部較淡,為灰色,耳同身色。腹部毛色較淺。皮膜上下及背腹面色相同,僅側緣呈鮮橙黃色。四足棕黃色,後肢長於前肢,均有鉤爪。尾灰黃色,尾尖有黑褐色長毛。

  【產地分布】生活於長有松柏樹的高山巖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縫中。分布於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兩季到山野尋找鼯鼠住過的峭壁洞穴,收集或刮取糞便,揀去砂石、泥土等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靈脂塊: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黃棕色、紫棕色、灰棕色或紅棕色,凹凸不平,略有油潤光澤。體輕,質硬易碎裂,斷面不平坦,黃棕色或棕褐色,可見長橢圓形糞粒,間或有黃棕色樹脂樣物質。氣腥臭,帶有柏樹葉樣氣,味苦、辛。靈脂米:為長橢圓形糞粒,兩端鈍圓,長0.5~1.5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黑褐色,較平滑或微粗糙,常見淡黃色纖維殘痕,有的略具光澤。體輕松,捻之易碎,斷面黃色、黃綠色或棕褐色,略有纖維性。具柏樹葉樣氣味,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鹹、甘。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積解毒。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用量5~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用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崩漏下血、小兒疳積;外治蛇、蠍、蜈蚣咬傷。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及抗炎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心血管系統及微循環障礙,提高抗應激性損傷的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減少胃潰瘍的發生率,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殖作用,緩解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多量的樹脂、尿素、尿酸及維生素A類物質。動物實驗表明,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冠脈血流量作用和改善微循環作用;並有抗應激性損傷、增強免疫功能、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氧化作用。

  【使用禁忌】血虛無瘀及孕婦慎敷。

  【配伍藥方】①治急心痛,胃脘疼痛:五靈脂、玄胡索、蓬莪術當歸、良姜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淡醋湯調6克,食前服。(《杏苑生春》愈痛散)

  ②治婦人經血不止:五靈脂末,炒令過熟,出盡煙氣。每服6克,用當歸兩片,酒一中盞,與藥末同煎至六分,去滓熱服,連三五服。(《證類本草》引《經效方》)

  ③治風冷氣血閉,手足身體疼痛,冷麻:五靈脂60克,沒藥30克,乳香15克,川烏頭(炮去皮)45克。同為末,滴水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溫酒磨服。(《本草衍義》)

  ④治毒蛇咬傷:五靈脂30克,雄黃15克。同為末,以酒調6克灌之,藥滓敷咬處。(《本草衍義》)

  ⑤治目生浮翳:五靈脂、海螵蛸各等分。為細末,熟豬肝蘸食。(《明目經驗方》)

  ⑥治重舌,喉痺:五靈脂30克。為細末,用米醋一大碗煎,旋噙漱口。(《經驗良方》)

  ⑦治積年口瘡:五靈脂30克,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49枚,黃丹(炒令紫色)15克。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生蜜調令得所,每取少許塗於瘡上,有涎即吐之。(《聖惠方》)

  ⑧治惡血牙痛:a.五靈脂,以米醋煎汁含咽。(《直指方》靈脂醋)b.五靈脂30克,川椒15克。共末,擦患處。(《疑難急症簡方》)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