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苘麻子的鑒別方法

苘麻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苘麻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的干燥成熟種子。李時珍認為,苘與頃相關。此麻“種必連頃”,故以名之。

  【藥材歷史考證】苘麻子,原名苘實。其始載本草為《新修本草》。《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樹生,高四尺。葉似苎,花黃,實殼如蜀葵,子黑。”《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北人種以績布及打繩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苎而薄,花黃,實帶殼如蜀葵中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實,陰干用。”並附有“苘實”圖。李時珍曰:“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濕處,人亦種之。葉大似桐葉,團而有尖。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如半磨形,有齒,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狀如黃葵子。其莖輕虛潔白,北人取皮作麻。”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苘麻子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達1~2m,花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葉片圓心形,7~18cm,頂端長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密被星狀柔毛,掌狀葉脈3~7條。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瓣5,黃色,倒卵形,長約1cm;雄蕊多數,花絲連合成筒狀,心皮15~20,長1~1.5cm,頂端平截,具2枚3mm的長芒,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爿15~20,頂端具2長芒;種子腎形,褐色。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三角狀腎形,長3.5~6mm,寬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的絨毛,凹陷處有類橢圓狀種臍,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狀細紋。種皮堅硬,子葉2,重疊折曲,富油性。氣微,味淡。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非腺毛,下皮細胞1列,略呈徑向延長。柵狀細胞1列,長柱形,長約至88μm,壁極厚,上部可見線形胞腔,其末端膨大,內含細小球狀結晶。色素層4~5列細胞,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及子葉細胞含脂肪油和糊粉粒,子葉細胞並含少數細小草酸鈣簇晶。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荒地和田野間。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各省區均有分布,東北各地有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性能功用】苦,平。歸大腸經小腸經膀胱經。清熱利濕,解毒,退翳。用於赤白痢疾,目翳,癰腫。內服:3~9g,水煎服。孕婦慎用。

  【附注

  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防蛀。

  2.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所使用的商品藥材冬葵子均為苘麻子,僅在內蒙古、四川等少數地區使用的冬葵子(冬葵果)藥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干燥果實。產於全國各地。其原植物形態鑒別特征:葉片圓腎形或近圓形,掌狀5~7裂,邊緣不皺曲,有鈍鋸齒,掌狀脈5~7條。花小,近無柄,簇生於葉腋;副萼3片,分離;萼5裂;花瓣淡紅色;心皮10~12枚,每1心皮含有胚珠1枚。分果爿背面無毛。其藥材性狀特征:呈扁球狀盤形,直徑4~7mm,外被膜質宿萼。宿萼鐘狀,黃綠色或黃棕色,有的微帶紫色,先端5齒裂,裂片內卷,其外有條狀披針形的小苞片3片,果梗細短。果實由分果瓣10~12枚組成,在圓錐形中軸周圍排成1輪,分果類扁圓形,直徑1.4~2.5m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具隆起的環向細脈紋。種子腎形,棕黃色或黑褐色。氣微,味澀。本品有清熱利尿、消腫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尿閉,水腫,口渴。內服常用量為3~9g。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