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女貞子的鑒別方法

女貞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女貞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子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實。該植物為常綠灌木或喬木,在嚴寒的冬季,仍保持有青翠的枝葉,如女子堅守貞操,故名女貞,其果實入藥,名女貞子。

  【藥材歷史考證】女貞子,原名女貞實,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雲:“葉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其葉似枸骨及冬青木,極茂盛,凌冬不凋。花細,青白色。九月而實成,似牛李子。立冬采實,暴干。”並附有“女貞實”圖。李時珍《本草綱目》曰:“女貞、冬青、枸骨,三樹也。女貞即今俗呼蠟樹者,冬青即今俗呼凍青樹者,枸骨即今俗呼貓兒刺者。東人因女貞茂盛,亦呼為冬青,與冬青同名異物,蓋一類二種爾。……女貞葉長者四五寸,子黑色;凍青葉微團,子紅色,為異。其花皆繁,子並累累滿樹,……木肌皆白膩。”並附有“女貞”圖。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女貞子藥材及其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m,樹干直立,枝條開展。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cm,寬3~8cm,頂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全緣,兩面無毛,側脈4~9對。圓錐花序頂生,長8~20cm,寬8~25cm;花序梗長0~3cm,無毛;苞片葉狀;花芳香,無柄或近無柄,柄長不超過1mm;花萼鐘狀,長1.5~2mm.4淺裂;花冠鐘狀,白色,長4~5mm,4裂,花冠管長1.5~3mm,裂片長2~2.5mm,反折;雄蕊2;雌蕊1,子房上位,2室。漿果狀核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mm,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卵形、橢圓形或腎形,長6~8.5mm,直徑3.5~5.5mm。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體輕。外果皮薄,中果皮較松軟,易剝離,內果皮木質,黃棕色,具縱稜,破開後種子通常為1粒,腎形,紫黑色,油性。氣微,味甘、微苦澀。

  【藥材顯微鑒定】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細胞,外壁及側壁加厚,其內常含油滴。中果皮為12~25列薄壁細胞,近內果皮處有7~12個維管束散在。內果皮為4~8列纖維組成環。種皮最外為1列切向延長的表皮細胞,長68~108μm,徑向60~80μm,常含油滴。向內為薄壁細胞,棕色。胚乳較厚,內有子葉。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3ml,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置蒸發皿中,蒸干,殘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加硫酸1滴,先顯桃紅色,繼變紫紅色,最後顯污綠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生境分布】生於向陽山坡或山地林中。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各地也常見栽培於庭院或田埂旁。

  【采集加工】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枝葉,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干燥;或直接干燥。

  【飲片炮制

  1.女貞子:除去雜質,洗淨,干燥。

  2.酒女貞子:取淨女貞子,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至酒吸盡或蒸透。

  【性能功用】甘、苦,涼。歸肝經腎經。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內服:6~12g,水煎服。本品補而不膩,但性涼,脾胃虛寒洩瀉及陽虛者忌用。

  【附注】置於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