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驗方 【配方】佛手片10g,青皮10g,陳皮10g,木香5g,砂仁3g,高良姜5g,丁香1g,肉桂3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末,紗布袋裝,扎口,再將白酒500ml、黃酒500ml混合後浸泡藥袋。48小時後將藥酒連容器置鍋中,隔水小火煮,待水沸後半小時,把容器移至陰涼處。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與藥酒合並,靜置,過濾,即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金沸草散。 【配方】旋覆花30g,麻黃30g,前胡30g,荊芥穗40g,法半夏30g,甘草20g。 【制法】上述藥物碾成粗末,用米酒750ml浸泡7日,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3次。 【功效】發散風寒,降氣化痰。 【主治】傷風咳嗽,咳嗽痰多,鼻塞流涕。 【附記】原方為散劑,現
【來源】《遼寧省藥品標准》 【配方】鮮人參(每支7~10g)2支,生曬參9g,黃芪50g。 【制法】生曬參切片,浸於5倍量白酒中l5天,然後過濾取液備用。黃芪加水煎煮2次,合並煎液,過濾後濃縮至100ml。將人參浸漬液、黃芪濃縮液及適量白酒混勻,靜置7天,取濾液,加白酒至1000ml,放入洗刷干淨、蘆體完整的鮮人參,密封容器,15天後啟封飲用。
【來源】《太平聖惠方》 【配方】黃芪10g,杜仲(炒)15g,牛膝20g,防風15g,萆薢15g,桂心10g,石斛20g,肉苁蓉20g,制附子10g,山茱萸10g,石楠10g,茯苓10g。 【制法】將上藥搗為粗末,用白紗布袋盛之,置干淨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1000ml白酒浸泡,14天後啟封,去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用法】溫服。每次10~2
【來源】民間方 【配方】淫羊藿15g,紅參須10g,紅花10g,熟地黃20g,枸杞子20g,鹿茸5g,牛睾丸2個,羊睾丸2個。 【制法】牛睾丸、羊睾丸置水中略煮一下,切片烘干。將上藥粉碎成粗粉,與牛睾丸、羊睾丸同用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15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配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
【來源】《景岳全書》 【配方】熟地黃55g,山藥45g,枸杞子50g,茯苓40g,山茱萸25g,炙甘草30g。 【制法】以水200ml和黃酒1000ml一起文火煎煮諸藥30分鐘,離火待藥渣沉澱後,用紗布過濾。過濾後的藥酒即可飲用。濾得的藥渣用紗布另包,仍浸泡在藥酒中。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ml。晚飯後飲用。 【功效】滋陰補腎
【來源】黑龍江中醫藥 【配方】生白芍25g,生黃芪50g,當歸25g,生何首烏25g,雞血籐50g,淫羊藿15g,補骨脂25g,虎杖25g,鹿角25g,地骨皮25g。 【制法】將上2000ml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000ml浸泡,每隔2日搖動振蕩數次,2周後啟封,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2周1個療程。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 【配方】①制何首烏15g,枸杞子15g,菟絲子15g,茯苓15g,當歸15g,牛膝15g,黃芪20g,熟地黃20g,人參10g,補骨脂10g,肉桂10g。②紫河車150g。 【制法】①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10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2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②紫河車粉碎碾細
【配方一】 【來源】安徽民間方 【配方】炒蒼術40g,炒白術30g,山藥50g,生地黃40g,熟地黃40g,玄參30g,沙參40g,玉竹40g,五味子25g,桑螵蛸15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末,用白酒15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2次。 【功效】健脾實胃,養陰止渴
【來源】陝西中醫 【配方】白芍20g,炒白術20g,防風12g,陳皮12g,葛根15g,枳實10g,木香10g,甘草10g。 【制法】上藥飲片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過濾去渣,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20~30ml,每日2次。 【功效】柔肝理氣,健脾止瀉。 【主治】以腹瀉為主症的腸易激綜合征。 【附記】本病乃腸胃
【來源】經驗方 【配方】黃芪80g,升麻50g,枳殼50g,大棗20枚。 【制法】諸藥用白酒500ml浸泡2周,過濾取液,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胃下垂。 【附記】枳殼有行氣寬中、消脹除痞的作用,故本方對胃下垂伴有明顯胃脘脹滿者更適宜。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枳殼與枳實對動物
【來源】浙江中醫雜志 【配方】紫河車60g,蒼耳子60g,蛤蚧2對,地龍75g,五味子24g,甘草30g。 【制法】蒼耳子應先放鍋中,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去刺即可。諸藥碾碎,用白酒1000ml浸泡,封口。期間每隔2天將浸酒容器振蕩搖晃1次,2周後過濾去藥渣,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
【來源】《溫病條辨》 【配方】桑葉15g,菊花15g,桔梗10g,連翹15g,杏仁10g,薄荷10g,葦根15g,甘草6g。 【制法】上藥研粗末,裝白紗布口袋,扎口,用米酒500ml浸泡20分鐘,加熱煮沸,轉小火煮10分鐘,待涼,取出藥袋,壓搾取汁,與藥酒混合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30ml,每日2次。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來源】經驗方 【配方】天麻30g,人參15g,三七10g,杜仲20g。 【制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用1000ml白酒浸泡。14日後就可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再將搾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1~2次。 【功效】益氣補腎,祛風通絡。 【主治】用於神經衰弱,身體虛弱,身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熟地黃40g,金櫻子20g,全當歸40g,川芎25g,杜仲25g,白茯苓25g,甘草10g,淫羊藿20g,金钗石斛30g。 【制法】上藥共碎為粗末,放於紗布口袋中,扎口,置於干淨容器中,用白酒1500ml浸泡,密封。春夏浸7日,秋冬浸14日即可。開封後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飲,每次10~20ml
【配方一】 【配方】菟絲子全草(新鮮)180g,白酒(或75%乙醇)360mL。 【制法】將上藥洗淨,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祛風止癢。 【主治】白癜風。 【用法】外用:每取此藥酒塗搽患處,日塗搽數次。 【附記】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配方二】 【來源】中華血液雜志
【來源】天津中醫 【配方】鹿角45g,補骨脂15g,陳皮15g,虎杖15g,黃芪25g,巴戟天25g,山茱萸25g,當歸20g,太子參20g,丹參20g,枸杞子20g,雞血籐20g,白花蛇舌草10g,肉桂10g。 【制法】上述藥物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2000ml浸泡,密封容器瓶口。期間每隔2日將藥酒容器振蕩數次,3周後過濾即得。 【
【來源】浙江中醫雜志 【配方】陳皮12g,制半夏20g,茯苓30g,白術30g,蒼術30g,決明子48g,丹參60g,葛根60g。 【制法】上述藥物用白酒10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振蕩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健脾利濕,化瘀降糖。 【主治】2型糖尿病,痰濕阻滯型。 【附記
【來源】經驗方 【配方】淫羊藿50g,巴戟天50g,雞血籐50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500ml浸泡。14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即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15ml,每日2次。 【功效】補腎強筋,活血通絡。 【主治】用於腦卒中(中風)偏癱、肢體麻木拘攣、風濕久痺以及
【來源】經驗方 【配方】白術24g,制香附15g,砂仁15g,茯苓15g,厚樸15g,枳殼15g,藿香15g,法半夏15g,陳皮10g,白豆蔻10g,木香10g,大棗10枚,生姜10g。 【制法】先將砂仁、白豆蔻、法半夏粉碎成粗粉,與其他藥一起裝紗布口袋,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過濾去渣,藥酒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
【來源】民間方 【配方】冬蟲夏草5g,生曬人參15g。 【制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扎口,用白酒500ml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再將搾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ml,每日1~2次。 【功效】補腎壯陽,益肺止咳。 【主治】用於身體虛弱,陽痿不舉,腰膝酸軟,身倦乏力,虛喘咳嗽。
【來源】上海民間方 【配方】黨參15g,炙黃芪15g,狗脊15g,女貞子15g,覆盆子15g,熟地黃30g,制何首烏12g,淮牛膝12g,當歸12g,陳皮12g,南沙參9g,炒杜仲9g,川芎9g,百合9g,茯苓9g,炒白芍9g,炒白術6g,炙甘草6g,山藥6g,澤瀉6g。 【制法】諸藥共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干淨容器中,倒入白酒2500ml
【配方】肉苁蓉50g,川牛膝40g,菟絲子、制附子、肉桂、炮姜、肉豆蔻各20g,補骨脂(炒)、楮實子各25g,椒紅、巴戟天(炒)各30g,木香、蛇床子各15g,鹿茸(炙)10g,白酒1500mL。 【制法】將前十四味共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春夏5日),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聰耳明目,強壯筋骨。 【主
【來源】中醫研究 【配方】肉苁蓉30g,肉桂18g,菟絲子30g,生地黃60g,黃精60g。 【制法】上藥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後過濾去渣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溫腎助陽,益精。 【主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陽虛或陰陽兩虛證候。
【配方一】 【來源】河南中醫 【配方】丹參180g,決明子180g,山楂90g。 【制法】上藥加工成粗粒,用白酒2000ml浸泡,15天後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4周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功效】散瘀降脂。 【主治】高脂蛋白血症。 【宜忌】控制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 【附記】原報
【來源】《劉惠民醫案選》 【配方】人參15g,冬蟲夏草18g,紅花15g,川芎15g,當歸18g,橘絡15g,薤白15g。 【制法】上藥共研粗末,用低度白酒500ml浸泡15天後,過濾,加白糖100g,令化。藥渣可續白酒250ml,浸泡7天,過濾後再加白糖適量,兩次濾液混合,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10~15ml,每日早、中、晚飯後各服1
【來源】中醫雜志 【配方】生曬人參60g(或用黨參120g),蛤蚧2對,麻黃60g,杏仁100g,炙甘草50g,生姜60g,大棗120g,白果肉20枚。 【制法】蛤蚧去頭、足,碾碎,與諸藥一起置容器中,用白酒1000ml浸泡,封口,每隔2天將藥酒搖蕩1次,2周後過濾去渣,加入冰糖100g,溶化後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來源】《醫學心悟》止嗽散 【配方】桔梗30g,荊芥30g,紫苑30g,百部30g,白前30g,陳皮20g,甘草15g。 【制法】上述藥物碾成粗末,用米酒750ml浸泡7日,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3次。 【功效】疏風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咽癢,咳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者。 【附記】原方為
【來源】《中國醫學大辭典》 【配方】枸杞子60g,龍眼肉60g。 【制法】將上述藥物與白酒500ml一同浸泡,7日後即可飲用。可隨飲隨添白酒,至味薄為止。 【用法】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空腹溫飲。 【功效】補精血,養心脾,駐顏色。 【主治】用於心脾不足,頭昏倦怠,失眠,心神不安,容顏衰老。 【附記】不耐酒力者,
【來源】《隨息居飲食譜》 【配方】龍眼肉100g,西洋參20g,白糖100g。 【制法】西洋參粉碎成粗末,與龍眼肉同置紗布袋中,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1日後取出藥袋,加入白糖,攪拌均勻,靜置,過濾,即得。藥袋可再用250ml白酒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搾取液,將搾取液並入藥酒,靜置,過濾,即得。將前後2次藥酒合並,裝瓶備用。 【用